华为财报为何遭炮轰:距70%贷款预警线仅一步之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国著名电信企业华为最近有些烦。从2008年财报出炉之日起,华为就备遭媒体的集体炮轰,至今仍是关注的焦点,而“罪魁祸首”正是其饱受争议的表外融资业务。
表外融资曾直接引发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倒闭,对其优劣得失,业界历来争议不断。而今,华为财报再次将表外融资推到风口浪尖。
“精准”的资产负债率
根据华为2008年财报,华为2007年、2008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56%和69.34%,距离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70%贷款预警线仅一步之遥,其对贷款预警线的“敬畏之心”可见一斑。如此“精准”的负债率,华为是如何成功做到的呢?秘诀就在华为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上。
据了解,近年来,华为一直在开展应收账款转让业务,将巨额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达到曲线融资的目的。由于华为将巨额有追溯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作为表外融资的主要手段,未在其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从而掩盖了其负债率超过70%贷款预警线的事实。
方正集团医药事业部财务经理崔运涛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表外融资是一种不在会计报表上反映相关资产与负债的筹资行为。与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或银行借款等表内融资方式相比,企业通过表外融资筹措到的资金并不在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但其所形成的费用及取得的经营成果却在利润表中反映出来。
以应收账款转让业务为例,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应收账款为抵押的借款。这样,出售所得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负债,应收账款予以保留,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短期借款”。
如此一来,如果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贷款人有权向出售人追索。但由于在实务中,卖方对出售的应收账款只承担一部分风险,所以在会计处理上作为资产转让,应收账款和负债均不列于资产负债表内。
除应收账款转让业务外,表外融资还包括应收票据贴现、经营租赁、售后回租、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
“随着金融创新的加速,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的表外融资方式。”崔运涛说。
那么,企业积极进行表外融资的目的是什么?这对企业财务有哪些影响?
表外融资是把“双刃剑”
“企业表外融资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公司财务状况,规避相关借款合同的限制。”中海油集团注册会计师张祖彬表示。他进一步解释说,债权人为防范违约风险,往往会在借款合同中对借款人增添债务进行限制,例如规定不得突破某一负债比率。而借款人为扩大资金来源,便将某些债务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从而规避借款合同的限制。
张祖彬认为,表外融资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表外融资行为并不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这样,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出来的有关财务比率如资产负债率将会相对降低,这至少从表面上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表外融资加大了企业财务杠杆,扩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
但另一方面,表外融资掩盖了企业某些重要的财务信息,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比如有些企业通过表外融资将财务比率控制在其所期望的范围内,从而达到粉饰财务状况、筹集所需资金的目的。有些企业通过“假销售真借款”的形式进行表外融资,以达到掩盖亏损、美化企业经营成果的目的等。
“对企业的表外融资,既不能完全限制,也不能放任不管。”崔运涛说。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最重要的是采取措施加强表外融资的信息披露,防止企业恶意隐瞒表外融资行为,使得利益相关各方能够完整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应及时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不能仅仅关注企业个别财务指标,而是要根据企业具体业务灵活掌握。
“具体到华为的表外融资业务,我认为,如果华为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向投资者详细披露了该项交易的性质、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那它就没有违规。否则,这就有可能误导了投资者。”崔运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