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te:Twitter必死而后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导读:美国知名网络杂志Slate今天撰文称,Twitter上周的宕机事件凸显出集中化(centralization)模式的不足,随着微型博客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通信媒介,由单一网站运营整个媒介的模式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会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只有利用开放的通信协议取代这种集中化运营方式,才能解决潜在问题。
以下为文章全文:
通信媒介
Twitter上周宕机后,整个世界似乎都格外安静。网民们都不晓得该如何打发时间了,用户都想在Twitter上发布Twitter宕机的消息,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以前,Twitter可以为我们提供可供信赖的小道消息,也可以帮我们了解到最新一集《真爱如血》(True Blood)的剧情评价,用户还能够为自己在Twitter上的“关注者(follower)”提供有趣的视频链接,或者对名人的言论发表回应,但随着Twitter的宕机,这一切都戛然而止。
Twitter这次宕机总共持续了几个小时,这是这家微型博客进入主流视野以来首次大规模宕机,但是这一次却让人感觉颇为异样。某一种通信媒介完全被切断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的确,Gmail有时也会宕机,办公室的电话也有打不通的时候,但对其他人而言,电子邮件、电话和互联网还在工作。可Twitter一旦宕机,无论你是谁,又身处何地,Twitter所创造的整个通信媒介都会随之被切断。
Twitter是一家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独立公司。当用户发布信息时,其关注者便可通过手机或桌面应用查看到这条信息。这套系统速度虽快,但技术并不复杂,这或许也是它能够获得飞速增长的原因所在。
引发质疑
但对于Twitter而言,这种集中化的模式也成了一条解不开的“魔咒”。在Twitter发展早期,经常出现宕机事件,而作为Twitter经典宕机画面的“失落的鲸鱼(fail whale)”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的代表,被用户广泛传播。Twitter之所以会经常宕机是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的创意——向全世界发布简短的状态更新——太过庞大,无法由一家单独的公司来处理。
对于新兴技术而言,这并不奇怪,要知道,在Twitter发展初期,其用户每月都在翻倍。但是互联网从未因为使用过度而宕机,这是因为互联网采用了分布式模式——互联网其实只是一个通讯协议、一组通用规则,利用这种规则将遍布世界各地的不同企业所管理的服务器连接起来。因此,Twitter的频繁宕机引发了一个问题:微型博客难道不应该也采用分布式的模式吗?一家公司怎么可能处理全球所有人的状态更新?难道不应当效仿电子邮件,由不同的运营商分别管理吗?
戴夫·维纳(Dave Winer)是一名具有开创精神的程序员,他还运营着博客网站Scripting.com。维纳几个月前就曾表示,Twitter无法按照现有模式运营下去。维纳喜欢Twitter,至少喜欢Twitter的创意。他认为,简短的状态更新将取代电子邮件成为通信领域的新王者。但他表示,由一家企业来管理整个传输媒介的做法存在技术风险。
风险巨大
Twitter上周的宕机事件源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由数百万电脑组成的“僵尸网络”(是指采用一种或多种传播手段,将大量主机感染僵尸程序,从而在控制者和被感染主机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可一对多控制的网络)向一个名为“Cyxymu”的Twitter用户发动攻击。还有报道称,此事起因源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地缘政治。
无论起因为何,其他不相干的Twitter用户都因此受到了牵连。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导致了整个通信网络被切断,这难道正常吗?维纳持否定态度。如果Twitter能够像电子邮件或者整个互联网一样,由多个不同的实体通过一个公用的网络协议来运营,就可避免上周那样的严重事件再次发生。DDoS攻击可以使部分人无法使用Twitter,但多数用户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这可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哲学问题。Twitter显然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服务,最终让数亿网民彼此相连。就算这一目标真能梦想成真,这种模式又是否可取呢?如果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聊天都由一家网站负担,这家网站必将成为恐怖分子、各国政府和所有人的目标。维纳说:“如果妓女在Twitter上招揽生意怎么办?如果恐怖组织用Twitter组织恐怖活动怎么办?又或者Twitter是否会迫于压力关闭或者对用途严加限制?”
维纳表示,如果觉得这是杞人忧天,就请考虑一下“9·11”时的情形吧,那时就有人呼吁加强网络监管,甚至关闭互联网。但这种提议最终未被采纳,毕竟要关闭整个互联网或是电子邮件并非易事,但维纳表示:“Twitter采用了完全集中化的模式,政府很容易对其进行控制。”
解决方案
作为RSS(简易信息聚合,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资源共享应用)的创造者之一,维纳提议使用网络同步技术取代Twitter。他将自己的想法称作“RSS云(RSS Cloud)”,这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可简述如下:当用户发出更新时,信息会被传输到一组云计算服务器中,这些服务器会追踪该用户的关注者,并通知他们该用户已经发布更新。
这种系统与Twitter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采用了分布式模式,并非所有用户的更新都由一家企业或一组服务器来处理。其模式与RSS类似:用户可以订阅多个不同的博客,但是这些博客的RSS来源被许多不同的企业托管,尽管会有很多托管企业倒闭,但整个RSS模式不会一次性完全崩溃。
目前已经有几家企业在开发类似的技术。博客服务公司Six Apart副总裁阿尼尔·戴斯(Anil Dash)在最近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这些技术正在创造一种“按钮网络(Pushbutton Web)”。目前的网络是一种“拉(pull)”的媒介,无论是亲自查阅,还是使用RSS阅读器,都要主动地了解网站发布了哪些新内容。这就好比每隔5秒钟都看一眼窗外,以确定报童有没有将明天的报纸送过来,这种模式效率非常低下。而有了按钮技术,网站就可以在内容更新时主动通知用户。这就好比报童送来新一期的报纸后主动按一下门铃一样。
谷歌介入
实际上,谷歌正在开发的一项名为PubSubHubbub的开放协议就是一种按钮技术。谷歌最近还将PubSubHubbub协议整合到Google Reader中,所以当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并点击了“分享”按钮后,Google Reader就会立刻通知与该用户有联系的网站。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Google Reader分享文章,而这一信息随后便会在FriendFeed、Facebook或Twitter中出现。[!--empirenews.page--]
Twitter并未采用这些开放协议,他们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将所有人禁锢在同一个网站中。但是随着PubSubHubbub这样的技术逐渐在网络中渗透开来,谷歌、Facebook等公司也将逐渐开始采纳这种协议,实时网络更新将变成一种规范。
要创建一个与Twitter对抗的服务并不困难,只要能够提供相同的功能,并提供分布式服务,以确保不会因为一次宕机而导致整个服务被切断即可。维纳预计,这种系统将超越Twitter。当用户发布一条状态更新时,这条消息不仅会被传递到Twitter,还会被传递到任何一个分布式的服务,那时,新一代的“Twitter”便诞生了。如果这些新的系统果真能成气候,Twitter将成为众多状态更新枢纽中的一员,即使Twitter宕机,其他服务依旧可以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