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悲惨命运解析:用错CEO的可怕代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带兵打仗的将领出现战略错误,那产生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如果说北电网络(Nortel Networks)聘用Mike Zafirovski这件事是正确的,恐怕很难有人能忍得住不出声;这位前任总裁暨首席执行官在2005年10月加入北电,于今年8月辞职,职位则由财务官Pavi Binning接掌。而可怜的北电最后结局迄今还在破产法院里。
这并不完全是Zafirovski的错;这位曾任通用电气(GE)与摩托罗拉(Motorola)高层主管的任务,就是来扭转北电的命运,只不过最后被残酷现实打败。激烈的竞争、震荡的国际经济情势以及高成本等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扼杀了这间加拿大标竿企业的生机。
不过,Zafirovski的例子已经是电子产业界在过去几年来常见的“症状”;有不少企业高层都在公司业绩严重衰退与公司股价大跌之后被炒鱿鱼或是自愿离职。
虽然全球经济衰退对电子产业的业绩表现打击沉重,但也因此突显某些企业主管根本不适合坐那个位子,或者是根本配不上那笔庞大的违约金。(编按:为延揽Zafirovski,北电支付其前东家摩托罗拉一笔高达上千万美元的违约跳槽赔偿金)
在2009年,有不少电子公司高层因惨淡业绩表现而离职,或是饱受景气萧条的冲击;他们虽不需为造成产业在上半年出现两位数字衰退的全球经济风暴负责,但显然员工们认为他们并没有能力让公司度过危机。
而Zafirovski之于北电,则提供了一个案例说明公司董事会在任命某高层时所抱持的期望,会与那个人在办公室的实际表现有多大的落差。
Zafirovski在2005年接掌北电首席执行官时,任务是让衰败的公司重新振作,以取得与头号敌人爱立信(Ericsson)与Alcatel-Lucent竞争的更佳位置。该目标已证明是达不到的;在任期中途,Zafirovski改变了经营路线并开始主导组织重整,接下来又宣布破产、把公司资产卖给对手。
在北电在8月宣布Zafirovski离职时,该公司大部分的业务已经卖掉或是正在出售程序中;他的离职为持续整并的电信设备业留下一个新脚注;该领域的整并趋势从2000年~2001年那次的电子产业萧条期就已经开始。
这间加拿大企业很快就会灭亡,仅能从已经转手给前竞争对手(如爱立信)或其它买主的业务回忆其的存在;Zafirovski对自己个人表现的评语是:“许多方面已经有稳固的进展,”但由于北电的:“资本结构与遗留成本(legacy costs),再加上经济衰退,最后证明是太难克服。”
北电董事会对Zafirovski搞垮公司的评语也不太真诚。“Mike加入北电是为了改造公司;”北电董事长Harry Pearc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在许多财务方面的问题上有不错进展,但:“不幸的是改造工作因恶化的经济情势,以及公司的遗留成本结构而偏离轨道。”
在一个CEO会“回收再利用”的市场,像Pearce那种淡而无味的评论,其实对产业界有害,也延续了那种只有少数人知道或是了解企业高层实际能力的状况;进一步说,也让其它可能再雇用那些人的企业无法对他们的能耐做更好的评估。
大部分的公司总是提供裹着糖衣的官方声明,掩盖管理高层离职的真正原因;也因为如此,产业界不可能从那些错误的经验学到教训。而更恶化了此一状况的是,那些离开的高层也对于在办公室的遭遇三缄其口,特别是那些造成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很糟的是那些被炒鱿鱼或是退休的电子产业CEO,通常不会写回忆录也不会接受媒体访问;于是其它企业高层、公司董事会、投资者或是股东们,只能从一些八卦小道消息得知那些人到底是为何得打包离开他们的办公室。
在2009年,有超过一打的电子产业界高层离开了工作岗位,加入其它那些因为公司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打击,而被逼走、或是在压力下辞职的制造或服务业领域主管的行列。
前雇主们都会确定那些CEO带着的“金手铐 ((编按:即高额津贴))”很难解开或是得付出高代价。因此双方的“分手”通常都伴随着许多附带条件,包括这些CEO是被炒鱿鱼、是被暗示离职或是与雇主达成了异动的共识。
以Mike Zafirovski在2005年离开摩托罗拉跳槽北电为例,这位前任摩托罗拉总裁暨首席营运官原可领到高达1,690万美元的薪资,但也必需接受一些特定条款,规定他若是违反了离职条款得偿还一大部份的款项。
为了加入北电,据说Zafirovski得赔偿前东家摩托罗拉1,100万美元,而且这笔帐是由北电买单;现在Zafirovski已经离开北电,而关于他须付出的赔偿金,北电迄今尚未公布细节。
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高层的任命具备特别高的风险;这类职位需要对公司所处的产业领域有更深的认识,而用对了人不但能让一家公司熬过艰难的市场环境、建立稳固的地位,也能戏剧性地为股东提升价值。
而若企业在高层任命上犯了错误,后果将会非常惨重、且伤害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许现在该是要求企业与离职高层履行充分揭露(full disclosure)义务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