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先烈*ST夏新:戏剧性跌倒在3G狂欢前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1月25日,厦门市体育路45号,四个工人正将两扇拆下的玻璃门装车,印有“夏新”标志的玻璃门板显得格外惹眼。
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三拨人来选购夏新拍卖的设备。前来拉货的司机告诉本报:“听说夏新倒闭了,我们是来收废品的。”
就在这一天,经历了半年的等待和传闻,*ST夏新(600057.SH) 的债务重整案终于如期出台了。*ST夏新发布公告:法院已经裁定批准公司的重整计划,并将拍卖存货及设备类资产和股权投资。这意味着,经历了三年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ST夏新将要剥离所有资产和负债 (包括3G业务),在新东家象屿集团入主后,转投其他行业。
戴了一年多的*ST帽子最终没能摘除,重整成了*ST夏新最后的也是惟一的选择。
沉疴终现
今年5月27日,一直风波不断的*ST夏新宣布暂停上市,在大限之日回光返照般的涨停一把后,以一个悲壮的姿势定格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屏之上。
夏新电子成立于1981年,早期生产黑白电视机。1993年,夏新进入当时热门的录像机市场,3年后,夏新又进入新兴的VCD市场,并一举进入行业前三名,而在1998年上市公司业绩排名中,夏新电子排名榜首。
不过,夏新电子的辉煌没有持续多久。1999年,由于VCD市场竞争加剧,影碟机出现全行业衰退,夏新电子2000年和2001年业绩大幅下滑,并最终戴上了“ST”帽子。
2000年5月,李晓忠担任夏新电子总经理,开始转战手机市场。2001年,夏新电子推出了当时热销的A8手机,奇迹般地将夏新电子拉出了亏损的泥潭,2002年夏新电子实现净利润6.1亿元,每股收益高达1.69元,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名列榜首,一举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最赚钱的公司。
提起A8手机,也许人们还能依稀记得“会跳舞的手机”的广告词。A8作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国货,以其出色的外观和有竞争力的价格曾经让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头疼不已。
武汉的手机经销商李铭端告诉本报:“当时的卖场火爆到天天脱销的地步,紧张的时候需要提前一个月订货。”
有了钱后,夏新电子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开始大力投入3G手机的研发,2003年,*ST夏新大张旗鼓地进军3G。在温州做电脑硬件批发的老股民苏同说:“我增持*ST夏新,最大的原因就是看好3G”。但*ST夏新的3G没能让他如愿以偿,在中国正式发放3G牌照的前一天,*ST夏新再次发布停牌预警。
作为3G研发投入最早、规模最大的公司,*ST夏新戏剧性地跌倒在3G狂欢的前夜。被看作决胜未来的3G法宝,最终成了*ST夏新的滑铁卢。虽然连续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3G的拖累仍然不容回避,*ST夏新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承认了这一点。
夏新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在其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录像机、影碟机,手机、汽车、3C、3G、液晶电视,*ST夏新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长的机会。
不过,受多方研发投入的牵制,加上当时*ST夏新的经验和设计能力不足,A8之后,*ST夏新再也没有多少出色的产品面世。
李晓忠的夏新
毋庸讳言,A8是李晓忠的得意之作,在李晓忠的带领下,A8创造了毛利率48.5%的业界神话,两年赚了11亿元,一度成为向手机行业转型最成功的家电企业。2000年5月担任总裁,接连两年的巨亏,2002年的李晓忠凭借这款手机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已离开*ST夏新的一位前员工带记者参观了他2003年装修的房子,“我是做研发的,技术出身的李总给我们做技术的员工创造了不少东西,那时候买的夏新股票也为自己进账不少”,虽然后来公司有很多变化,但他们研发人员的待遇并没受多大影响。
上任前连年的亏损到A8的成功翻身,李晓忠明白了一个道理:国产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过硬的技术基础,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在众多国际巨头觊觎中国市场的情形下,国产品牌必须有独立的技术优势。正好,当时3G概念的提出给了李晓忠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于是,李晓忠决定提前出发,2003年,*ST夏新决定投入3G的研发,他希望在未来3G比赛的发令枪扣响前赶到起跑线上。
“闯过了技术难关的国产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上再也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了”。那时候的李晓忠觉得胜券在握。
2004年,*ST夏新进入了3G三种标准的研发。到2005年,*ST夏新在3G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一亿元。但苦盼已久的3G却没如李晓忠预计的那样如期来临,但这时候的*ST夏新已经在3G拖累下苦不堪言。
李晓忠曾称,由于在3G上耗费了很多精力,所以影响了夏新在2.5G上的增长,如果2004年不进入3G领域,可能在当时2.5G手机的竞争中,会更快地恢复元气。从中国运营商3G牌照发放的状况来看,夏新的3G策略操作似乎过早;但如果放弃,损失可能会更大。投入3G越早,企业所冒的风险越大,付出的成本越高。
但此时的李晓忠并没打算放弃3G的梦想,他曾表示,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也决不轻言放弃。“我们相信,公司对3G的投入在2006年就能见到成效。在2006年,手机市场的热点都应该聚焦在3G上”。
其实当时的李晓忠也没有其他选择,花钱打造几款2.5G手机的市场预期不容乐观,当时又处在一个 “山寨机”和众多国际品牌的夹缝之中,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3G自然成了夏新的救命稻草。
据*ST夏新内部人士透露,由于2006年公司的3G计划仍无实际效果,当时在公司内部高层就已经产生分歧了。
2007年,*ST夏新持续亏损,而3G牌照的发放仍然是 “只闻其声”。*ST夏新的实际控制人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对夏新的管理团队实施换血手术。在离其总裁任期尚有一年半之际,李晓忠黯然离开总裁宝座,换到了总工程师的位置上。
末路?新途?
在一面粉刷了一半的墙壁上,有这么一句话:“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盈利,不良应收贷款和库存是企业的坟墓。”李晓忠离任后,卢振宇临危受命,接任总裁一职。这句话就是卢振宇上任后写上去的。
履新之初,外界对这位素有“扭亏高手”之称的总裁满怀希望,毕竟长城电脑扭亏为盈的经典案例仍历历在目。
上任后,卢振宇对夏新的“诊断”结果是:企业的管理上出了问题。随后抛出了夏新应该在横向上做宽、做精,纵向上做深、做强的“T形战略”。诊断书虽然开出来了,但药方却是数额巨大的真金白银,也许这才是卢振宇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回收账款、增发股票、瘦身节约,基本上可能的资金来源,卢振宇都尝试了。除此之外,CEC也为夏新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empirenews.page--]
卢振宇拯救*ST夏新的决心一直没打折扣,2008年7月1日,*ST夏新开盘、收盘双双跌破三元大关。与此同时,在厦门的一场战略发布会上,*ST夏新国内销售负责人白强和海外销售中心经理徐朝晖刚从卢振宇手里接过战旗。当时与会的一位*ST夏新内部人士告诉本报:“在当时关于*ST夏新的负面传言铺天盖地的时候,卢总声情并茂的演讲给销售人员注如了不少的动力。”
当然,对于让*ST夏新饱经困扰的3G业务,卢振宇也没想放弃。曾在*ST夏新从事研发工作的一名员工告诉本报:“卢总上任后虽然展开了一系列的裁员活动,但核心的研发团队仍然没做太大变动”。卢振宇也曾表示,国内TD厂家肯定会成为中国3G建设的生力军,对*ST夏新电子这种坚持自主研发的国内手机厂家来说,中国3G市场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虽然,*ST夏新手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进展,2008年,*ST夏新与和记黄埔、沃达丰、AT&T,法国电信旗下的 Orange国际运营商都有不错的合作,但是,国内市场才是*ST夏新能否起死回生的关键所在。3G时代来了,但这一切都太晚了,27.5亿元的欠债,这个窟窿太大了。卢振宇的“回春妙手”最终还是没能改变*ST夏新重整的命运。
如今的体育路45号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不过大门口的牌子已不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夏新,换成了“海西汽配城”,很多刚入驻的商家正在忙着这个“新家”的装修。在汽配城的后门,有一栋四层高的小楼,夏新电子有限公司仍然在这里办公,但偌大一个办公室里却显得很冷清。
夏新电子有限公司一位苏姓负责人告诉本报:“公司虽然还在运转,但主要业务已经发生了转变,现在公司主要负责海西汽配城的租赁,和股份公司已经没太大关系”。
重整已是最后的归宿,但过程却是一波三折。11月13日的债权人会议以及出资人会议通过了债务重组和股权让渡方案,并拟陆续拍卖电子存货、股权、债权、房地产、电子机器设备五项资产以清偿债务。
但*ST夏新23日收到的厦门中院的民事裁定又让重组变得迷雾重重,该裁定批准了夏新股份的重整计划,同时也终止了夏新股份的重整程序,并提示:由于重整计划涉及出资人权益调整,可能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就连之前被认为是*ST夏新重整恢复上市砝码的手机业务也被列入拍卖名单之中。
以上的种种变化,*ST夏新股份董秘吕东表示,所有重组事宜均是管理人在负责,夏新并不知情。管理人负责人之一、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志斌告诉本报,由于重组关联广泛,不便透露相关信息。
*ST夏新内部员工告诉本报:“现在最着急的是员工,由于重整方案不明确,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工作也是当天和尚撞天钟”。
但也有员工看好这次重整:重整肯定能为夏新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政府不会让它就此倒闭的,大家都在等待一个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