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 科幻电影镜头将成为现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能楼宇“电管家”高薪难求
前方数百米处道路发生拥堵,车载设备会及时提醒司机减速换道行驶;老人如遇意外跌倒、生病或异常状态都可以通过远程网络,传递给社区或子女……这些以往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镜头,不久的将来都将成为现实,而且还将在杭州率先实现。
昨日,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供应商——开利公司,与中程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举行合资企业签约仪式。合资公司将运用现代的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开发技术,为包括住宅、写字楼在内的现代建筑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及楼宇管理运营的基本平台,也就是为楼宇提供智能化系统,并逐渐开创“物联网”应用。
出席签约仪式的开利亚洲区总裁舒若思表示,智能楼宇将实现20%的节能效果,合资公司将致力于提供创新的能源管理、楼宇自控和绿色建筑设计的服务。“中国旧楼智能化改造正在开始,国内建筑智能系统行业将成为一个1000亿元的市场。”首长科技集团总裁周哲说。
愿景:
“物联网”时代,物体都能“开口说话”
“物联网”是什么?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昨天,出席签约现场的专家给记者举了这样几个生动的例子。
物联网又称传感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都在电脑之间交互,人与人之间的联动,是通过移动的网络联系起来的。而将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
专家表示,现在的小区、单位,通常是通过安装摄像头来进行安全监控。但是摄像头的视野有限,保安一般只能同时看6―8个屏幕,往往只是作为事件发生后的追查依据,不能够提前作出预警或反应。而专家们开发的传感器网络,配合视频,可以形成类似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系统,感知入侵目标“是什么”、“在哪里”和“干什么”,然后再报警。
实践:
你能想到的,智能楼宇都能做到
“所谓的物联网,其实就是把各种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而智能楼宇将是这一切的基础。”中程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姜东对记者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建筑于1984年出现在美国,到1990年前后,美国的旧楼智能化改造已经完成了70%,而日本也完成了65%。1990年代初,建筑智能化系统被引入中国。
“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开利可持续发展及环境战略全球副总裁、中国绿色建筑协会国际顾问孟迪恺表示,建筑能耗及其相应的碳足迹占全球总量令人吃惊地高达40%,大大超过运输业的总和。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96到2006年,我国总建筑商品能源消耗从2.43亿tce(注:tce是能量单位,1个tce是1吨标准煤当量,按照中国标准计算,1个tce相当于293亿焦耳),猛增到5.63亿tce,增加了1.3倍,十年内几乎翻了一番,并且增长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如果任由建筑能耗照此速度增长,必然给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带来极大的压力。
据了解,智能楼宇将大大减低楼宇的的运营成本。它可以有效地管理、监测、衡量能源系统,同时增加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燃料电池以及能源自动化需求的响应项目,以减少资本和运营开支。
在不远的将来,智能工作空间、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能源、智能社会等,所有这些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智能体系,可以让杭州变得更加环保、节能和高效。
钱景:
智能楼宇“电管家”将供不应求
随着一座座智能大楼拔地而起,内部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建筑中装配了相应的网络摄像机、综合布线、智能消防等高科技设备,使得大家的工作、生活变得十分安全、方便。但是,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升级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普通“电工”根本玩不转,有时出一点小故障也要等厂家派救兵。
“我可是在这方面吃够了苦头。”在某酒店担任物业总经理的王先生说,有一次,楼内部分楼面报警系统出了乱子,多次发生误报现象,内部有关人员迟迟找不到原因,结果只能花钱请上海的专业人员来“诊治”,影响了酒店的正常业务。现在,他所在酒店正在花高薪招聘“智能楼宇管理师”。
伴随着楼宇智能化的崛起,智能楼宇管理服务行业渐渐成为朝阳产业。业内人士反映,我市已有一批智能大楼,还涌现了不少智能化住宅小区,使智能楼宇管理人员成为“抢手货”,不少用人单位都期望加快培训和认证步伐。但杭州目前的从业人员大多还是凭老经验吃饭的普通电工,没有智能楼宇“电管家”的资质。
据相关方面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智能楼宇管理从业人员数量已经达到70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的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对智能建筑管理师需求量也在急剧上升。业内人士估计,眼下北京的智能楼宇管理师的缺口大概在10多万人,而杭州、宁波、苏州等江浙一带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管理师的缺口也达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