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杰谈广电NGB发展思路:正申请运营商牌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王效杰:NGB发展思路和市场商机
2010年钟声还未敲响,敏感的业内人士已经嗅到了一个又一个扑面而来的巨大商机的馨香味。除了全球性的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智能电网、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LED照明和电子书等蓬勃发展中的热点市场之外,巨大的中国市场又在生成二个独有的新兴市场,一个是WAPI终端和热点市场(参考阅读:2010中国WAPI市场:三大运营商吹响战斗号角),另一个就是本文将要介绍的广电正在规划中的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市场,广电计划将目前1.6亿户有线电视用户的电视机终端互联互通起来,不仅要让这些有线电视用户享受双向数字电视服务,而且还要让这些用户享受绿色互联网服务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服务。
广电的这一NGB规划将为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制造商、机顶盒制造商、无线设备制造商、服务器制造商、内容开发商、以及光缆和连接器等整条供应链创造出难以胜数的巨大商业机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及时地将这一机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润?这就需要对广电的NGB规划有一个更深入和仔细的了解,例如:广电规划如何实现双向化改造、互联互通采用什么技术标准?如何实现城市内和全国范围内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谁来经营这张网?它将采取什么运营模式?绿色互联网如何实现?信息化改造的方向是什么?……
为了帮助业内人士更准确地捕捉这一商机,记者独家采访到了广电最权威的负责制订技术标准和规划蓝图的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女士。以下是这次采访的详细内容报道:
记者: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吗?
王司长:关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问题,有两点需要在这里跟大家说明一下。第一,NGB不是一个新建的网络,而是依托现在的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传输网络来升级:单向变双向,模拟变数字。第二,中国的广电网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当时广电部对这部分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没有认为它是一个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相关的技术、资金和政策都没有跟上。
记者:NGB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司长:NGB的重点是改造现在的有线电视网,总体发展目标有四个方面:第一,把现在的地方性有线电视网改造成全国一张网,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的互联互通;第二,将现在的有线电视网从模拟广播改造成数字广播;第三,将现在有线电视网的单向广播方式改造成双向;第四,将中国老百姓家里的电视机改造成一个容易使用的信息终端。
记者:为什么广电现在要提出建NGB网?它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王司长:在我们国家,六七十年代都是无线发射(广播发射台和电视发射台),这个技术及其管理制度都已经有了一个既成体系,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频率,都要建立一个无线发射系统。所以说,无线网络建设是一个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格局。后来出现了有线电视,那时候大家对这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还有一个门户偏见:无线台的人就认为,他们的渠道不能传有线电视信号,因为有线电视会给无线台带来竞争。那时候还没有卫星,有线网络在开始发展的时候首先就面临无线台的反对,同百货商店反对超市一样。
那时候的技术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有线电视即将带来的影响,要么不管,要么反对,这就是当时中央以及广电部的政策。但是,科学是进步的,发展规律是谁也挡不了的。技术发展了,民众有需求了,这个市场肯定就会干出来的。所以,有线电视后来就以地方自发组建的形式成长起来,由小区或单位的闭路电视,发展成为各个区县的有线网,也就是局部的有线网。全国范围内则是以地级县市为单位形成统一的有线网。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有的城市内也有两张网甚至多张网的情况,形成恶性竞争。那个时候,只要有钱就能建网,因为政策上没有规定谁能建网谁不能建网,没有统一的报批和管理。整个有线电视市场无序地发展,这就是之前的有线电视格局。
发展到现在,新的格局是一个城市一张网。但是在当年建网的时候,网络公司为了省钱,只满足于能拉到线、能收到电视信号这样的基本要求,带宽和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定位。后来,网络公司开始自负盈亏了,技术升级意味着贷款和投入,于是他们就只满足于每个月固定的用户管理费收入,不再想创业。因此,仅仅是升级投入数字化这一个议题,在众多的城市网络公司中,就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同时,由于有线电视在城市中是一个垄断的网络,无论好坏都能收到钱,虽然成本和技术含量都很低,其垄断性质决定了网络公司们的积极性不高,有线电视的发展进程全凭各地方公司自由决定。所以,每个城市的网络水平就参差不齐。比如,杭州的有线电视网络就发展得很好,而长春的网络就很次,直至2002年全城都还是电缆网,连光缆都还没铺。
后来我们从2003年开始推有线电视数字网,让大家先以城市为单位自己升级。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已经转换完毕,全城都变成数字化电视网络。这一方面是源于我们通过在全国搞试点的方式,带起了一批城市;另一方面则因为有了IPTV的竞争压力,市场化的竞争态势也迫使他们加快技术升级的脚步,开始数字化。
数字化了以后,我们就发现,它是一个低层次的数字化,仅仅是把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来传输,没有实现双向化的功能。这是有一个过程的。2003年的时候,我们有提到过双向化传输,但当时由于成本过高以及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没有被大家所接受,于是就采用了低级的单向传输方案。这个方案的好处一开始还是挺明显的:第一年,模拟转数字,因为通过CA加密登记能准确统计用户数量,新增加了很多登记用户,有了不少收入;第二年亦是如此;另外由于转数字的时候要送一个机顶盒,所以收视费也涨了一点,这样又增加了收入。所以转化完毕后的前三年,一年一个台阶,年年有收入。
三年过去了,全部业务都稳定了,收入没有增长值了。于是第一批进行数字化转换的城市就感觉到,没有新的增长空间了。这就需要双向化改革。目前,杭州在双向化改革道路上走在了前列,而深圳在今年底才开始双向化改造,大连现在也在做方案准备开始进行双向化改造……就是说,原来这些数字单向化已经完成好几年的城市,现在纷纷开始了双向化改造。
记者:NGB将主要采用什么接入技术?是EPON、GPON还是以太网?[!--empirenews.page--]
王司长:有好多种方式,我们要因地制宜。比如杭州,在七八年前就已经有以太网、有五类线了,这样它的双向化改造就很简单;再比如深圳,很早就有CABLEMODEM了,可以用同轴电缆,以CABLEMODEM、北美的方式来实现双向化。而像青岛这样的城市,由于原来的网络本身很旧,干脆就采用EPON的方式直接光纤到户。由于中国太大,采用统一的模式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干脆就因地制宜,让地方网络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但是,我们有统一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实现双向化。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一些城市(比如大连),它的单向化数字广播改造已经完成好几年了,家家户户都发了一个机顶盒,现在要改成双向了,原来的单向机顶盒怎么办?才用了三四年,就因为双向化改造就扔掉,显得太浪费。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原来的单向机顶盒变成双向机顶盒呢?我们发现可以把电信里用的窄带“猫”外挂在外面,插在RS-232口上,虽然还是同一个同轴电缆,但在里面频率就分了。通过增加一个分离器,以及在放大器那里改一改,这个单向机顶盒就可变成一个双向机顶盒,就可以VOD点播了。现在国内已经有这个技术了,那些单向数字化改造已经完成的城市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双向化改造。我们数字化的单向用户今年已经接近六千万户了,为这些用户赠送一个价值30元人民币的窄带“猫”,就可以创造出一个相当庞大的双向改造市场。
记者:NGB会给有线电视网的信息化改造带来什么商业好处?
王司长:早在2006年,我们就曾经在深圳的一个会议上提出,有线电视要向“双向、交互、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多功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电视机变成一个信息终端,它不光是看电视的工具,它还是一个信息工具。
后来,我们发现还有新的问题。网络自身从模拟变成数字了,从单向变成双向了,那每个网络变成双向以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业务资源的问题。之前提到每个网络都是局部的,一个城市一个网,有的城市用户有几百万户,有的城市则只有十万用户,这种小规模的城市在花钱变成双向以后,它还需要花很多钱去购买节目版权,在用户数量较小的情况下,其应用价值不高。这时我们就发现,大家需要共享资源。比如说杭州,它已经有几十万小时的节目了,购买了大量电视剧的全国版权,如果只给杭州一百万用户来看,有点不划算。这个时候,大连就不用再买相同节目的版权了,可以和杭州搞合作,付点租金把片子给大连地区的观众看,挣的钱两家分成。这样就开始出现了在业务方面各个城市、各个网络之间的互相合作。这就是:互联,互通,业务共享。
记者:各城市之间有线电视网络的连接用什么方式实现?
王司长:肯定要用光缆,因为各城市之间的音视频节目共享需要很大的带宽。这里不是说在大连就直接能点杭州有线电视台的音视频节目,它基本上会采用镜像方法实现,即在大连建一个镜像服务器将杭州有线电视台的节目拷贝过来。比如,深圳和杭州就可以有这样一个合作,因为杭州买了很多片子,深圳就和杭州签约,一年买200个片子,然后统一付给杭州一笔钱。然后这200个片子就通过光缆传到了深圳的服务器里面,供深圳的网络用户VOD点播。
记者:2010年NGB的改造思路是什么?
王司长:我们发现,数字化以后需要双向,双向化以后需要业务,需要业务以后就需要大家互联互通了,需要资源的共享了。还有一个,这个网络再升级改造就需要融资,需要一个大的主体了。此外,有线电视网络再发展,就需要搞一些互联网接入等等别的增值业务,需要网络上的互联互通了。所以,到了今年,我们就提出来了四句话:1)模拟向数字转变;2)单向向双向转变;3)小网向大网转变;4)“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
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都是技术层面的改造,小网变大网就是市场关系的调整,“看电视”变“用电视”则是一个业务领域的扩展。原来只是看频道、看电视节目,或者用VOD点播。而“用电视”就涉及到比如缴费、家庭POS机、网络游戏机等等一系列增值的互联网业务。建议你去看一下杭州的数字电视网,我们也是从那里出来的这些灵感。
一个城市有很多公共资源要提供给老百姓,但是这些资源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进入老百姓家里呢?现在可以通过机顶盒、“家庭POS机;来实现,互联网做不了。因为相比互联网,它的信息传递是安全的,机顶盒是有地址有门牌号的,用户都是真实而不是虚拟的。另外,它还可以实现可视电话、网络麻将游戏、网络订餐等等功能。
记者:杭州在有线电视网的信息化改造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王司长:杭州目前已经利用城市已有的数字化有线电视网开发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应用,如针对旅游客人的酒店版信息终端界面,针对休闲用户的休闲版信息终端界面,针对城市居民的通用家庭版信息终端界面,以及针对城郊居民的农村版信息终端界面。目前家庭版信息终端界面上已经实现网络麻将游戏功能,由于杭州已经跟很多城市实现联网(比如厦门、昆明等),因此杭州的老百姓现在就可以跟厦门的老百姓在电视上一起打牌。这不就叫“用电视”吗?当然,现在建立的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还只能支持数据方面的业务,下一步建成城市间的高速骨干交换网之后,杭州市民就可以跟别的城市的用户进行可视通话了。
这个应用在中国的意义就非常大。虽然以上提到的这些功能在互联网上都有,但是,互联网在中国,特别是家庭中的普及率其实并不高,大概只有30%多,好多计算机用户都是办公室、写字楼的用户,计算机的家庭普及率并不高。而且大部分都分布在城镇,农村家庭很少有计算机。而电视机的家庭普及率就不一样了,高达150-160%,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或者两个电视机。还有一点,即使是有计算机的家庭,使用者也只是年轻人,老人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都不会用。但是电视机就不一样,遥控器就几个按钮,“上下左右”谁都会用。所以很多生活上的事情,比如查天气、缴费等等应用老人都能用。
因此也有一种说法,我们这个从“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对整个中国家庭的信息化有很大推动作用。中国政府为了推广信息化曾经做了很多工作,搞过电子报亭、短信报纸等等方式,但是普及不到每一个人。而通过这个有线电视网渠道,做起来很便宜也很有用。 [!--empirenews.page--]
记者:除此以外,NGB还会给中国用户带来什么好处?
王司长:我们这个有线电视网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电视机这个渠道,把人们吸引在电视机上。它的前端是有过滤的,只会把有用的信息给到你,没用的信息会帮你过滤掉。但是现在的互联网是没有人做事先筛选工作的,因此它会同时提供正负面的信息给任何用户,而这可能会给我们的社会和孩子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且互联网越普及,它的双刃剑的效果越明显。电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在电视这个终端上想办法,让人们感到它就像互联网一样方便,但又是一个绿色的互联网。
另外,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改变了人们过去看电视频道而没有任何互动的习惯,它现在可以热点新闻为中心进行集中报道。在一个热点话题下面,用户可以一次性看到来自所有平面、网络、电视、广播媒体的报道资讯。当然,这些资讯其实都是在服务器的资源库里面,只不过现在电视台可通过一个整合行销的方式,链接到用户眼前,让人们感觉到和互联网的使用效果完全一样,而且更方便、更安全。
因为,我们可以雇佣几千人在后台进行全球浏览和过滤工作,再将整理过的内容放到服务器这个数据库里面,我们称之为“有花园的互联网”。它不像Google上面的关键字搜索,由于没有过滤,重复的新闻有好多条,都是一样的,没意思。有线电视网可帮助用户做过滤工作,这样在它搜出来的新闻不会有太多重复。
此外,以前的电视有一个功能是保留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整段内容在那里,供后来查阅翻看。我们现在不是,比如新闻联播,我们将它按照内容拆成一条一条的,做一个目录。在后台几千人的队伍将这些事情做好后,发给全国用户共享。
所以后来我们就感觉到,随着刚才说到的这些“变”(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小网变大网、“看电视”变“用电视”),有线电视网络已经到了互联互通的时代了。
记者:目前广电计划如何实现各城市有线电视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王司长:第一步还是从有线电视网做起。这里面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技术上要有统一的协议和标准,因为原来是局部规划,包括附加的浏览器等等都不一样,现在要研究怎么让它们互联互通;2、网和网之间远距离的连接,需要一个高速宽带网,就像一个双向交换网络;3、在运营方面,在业务层面需要有一个平台,因为需要很多的内容支撑,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4、还需要有一个管理层面,这包含几层意思,一是相互间交易的管理,二是内容的监管。技术/网络层面、业务层面、管理层面,这几个层面,就架起了我们所统称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所以现在是从有线电视网开始。
然后现在我们再赋予它新的内涵,那就是无线和有线的互联。比如在家里通过有线网络看电视,没看完要出门了,通过无线终端和家里的机顶盒连接通信,就可以在路上接着看这部片子。这个应用现在杭州也已经实现了。还有一个是车上的车载电视,这也相当于一个移动的机顶盒,在车上看的节目和在家里看电视的节目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很多城市里都有很多无线基站,无论车走到哪里都能跟基站发生关系,通过类似于WiFi的一种技术,让基站把有用的信息送过来。这样有线和无线就互联了。
记者:NGB会包括目前国家的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网吗?
王司长:不会,这是不一样的。目前国家的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网与有线电视网的节目源不一样,它们分属两个主体。过去我们讲多一个手段就多一个主体,无线的手段有无线的主体,有线的手段就有有线的主体。现在的移动用户走在路上要看无线主体的内容的话,有线主体的内容是看不到了的。你可以选择看国家无线广播的节目,也能选择有线网络网的内容。
记者:NGB的目标是各城市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那它的传输标准定了吗?
王司长:还没定,现在我们正在做这个标准,我们计划建立一个NGB的技术体系。目前技术专家还在做调查论证。要先把全国的网络调查一遍,然后在高速交换的骨干网上统一制定一个标准,进入每一个城市的时候,再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做不同的转换。我们支持还用城市原来的网络,不可能全部推倒重建,那样不现实。
在这些技术网络层面做出调研之后,我们还提出要研发一些交换接口技术,主要解决不同城市路口之间的匹配和衔接,以及格式的转换问题。
记者:NGB会给像中兴和华为这样的网络设备公司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吗?
王司长:会的。目前包括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以及这些企业都参加了这个项目。他们派出的专家组现在已经到各个地方开始调研了,一年时间以后,他们会提出各自的方案,然后开始研发,最后咱们就可以用了。这就是我们要在技术标准层面要做的事情。
然后在业务层面,我们也要统一软件,浏览器格式保持一致,否则北京的用户到上海的系统里面就不能VOD点播了。我们有一个编务标准,已经签订合作了。另外还有细化标准,做一些检索的格式,包括一些搜索的浏览器这些,这些技术也要研发,也是新东西。
另外是上层的监管和结算体系,这方面我们也要去从头建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刚刚把架子搭起来,很多细节都还需要去设计去完善。我们现在是在同科技部联合,举国家的力量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还有一个是网络的运营主体层面。我们现在要通过网络整合,把原来各个城市各自为营的局面整合成以省为单位的格局,把资源都整合到一块。我们计划到明年底要达到“一省一网”的目标。现在只有十个省是“一省一网”,比如江苏、陕西以及广西这些省份,他们是全省只有一个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各个城市下面都是他们的分公司,这样如果我们要做一个活动,广西就能马上整体加入了。但是在辽宁就不行了,铁岭一张网,大连一张网,沈阳一张网,在一个省我们要找三个主体来说怎样互联沟通,这样就很费劲了。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在网络上进行整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资本运作,通过市场的方式,“小网变大网”,争取在明年底之前实现一个省一张网的目标。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很艰难。目前全国只有十个省是“一省一网”,还有十个省正在做“一省一网”,最后十个省还没动呢。所以到明年底,这个任务很艰巨。[!--empirenews.page--]
我们现在正在跟国务院争取,建一个全国性的运营集团,成立“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这么一个主体。因为有很多专家、院士给我们(广电部)和国务院建议,广电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资源,现在散落在了全国各地,没有规模效应,如果要为国家信息化做贡献,就应该把这些网拢成一张网。这样就变成了“3+1”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加上中国广电,我们就变成了中国第四大运营商。
记者:国家目前已经批准广电成为新的运营商了吗?
王司长:目前正在申请,正在报这个方案,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因为NGB的建成需要动辄几百亿的资金,没有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把它们(散落各地的广电资源)拢到一块的。因为目前各地方的投资主体非常多元化。有的是融资,有的是股份公司,有的是上市公司,有的是政府自己投钱,要把它们都变成一个运营商,光是资本的调整就很麻烦。这时国家就要拿出一笔钱,然后我们来把它们整合到一块。这笔钱反过来就可以拿来改造网络,建设NGB。
记者:那这个(NGB)会不会对国家现有的CMMB有影响呢?
王司长:不影响,NGB里面已经包括了CMMB。因为CMMB是一个走在路上的移动终端,现在CMMB的发射台发的是它自己独立的一套东西,那点东西老百姓不是特别满意,如果把它作为中转,把有线的东西转到它那在导过来,它就只是一个管道被包含在(NGB)里面了。还有一个,CMMB现在是单向的,我们正在做CMMB2,是双向的。现在不论是CMMB,还是移动的车载电视,我们都把它叫做NGB-W,这样就把CMMB2(双向的CMMB)和无线移动电视的双向化都考虑到这里面。
CMMB目前已经发展到200个城市了,据说正式运营从年底开始。因为它在跟中国移动合作,现在正在做业务的架构,运营支撑的架构,以及和各地的网络公司合作成立运营主体……等于说还在搭架子阶段,筹备的阶段。CMMB今后肯定是要收费的,因为它加了CA,开发它花了很长时间。
记者:NGB什么时候能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
王司长:NGB发展到最后是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互联,里面还会有很多的分支:网络互联,业务互联,运用监管,无线双向互联,无线有线之间互联……我们这个蓝图画的是十年,我们希望十年以后,所有的网络都能相互连接、互联互通。
记者:NGB未来的管理模式是怎样的?
王司长:我们也在探讨这个问题。像刚才讲的高速交换就是在IP层面来跑。在IP层面来跑就有IP地址了,可能和传统的CA概念就不一样了。但是我们肯定会是双重,比如像广播方式的,就还按照原来这种,但是在交互业务方面,在互换投递方面我们就会走IP层面。
现在正在探讨:有一派认为,就像IPTV似的,全国都通过IP来点;有一派就说,还是应该保留一般广播,所以广播的优势还要保留。现在还没有定型。
记者:NGB对中国机顶盒和软件企业有什么样的商机?
王司长:当然有很好的机遇了。整个大网的改造,企业都会参与。我们算了一下,现在的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是1.6亿,如果按照每户500块的改造费估计,仅改造网络这个部分就有800亿人民币的市场。这样对咱们的制造业、软件开发业来说,就有很大的机会了。此外还有银行业务、游戏业务、缴费业务、信息服务业务、股票业务……SP行业又能养活很多人。最后还有内容产业,做片子的,卖节目的,卖各种信息的。譬如在杭州,就带动了好几百个公司,专门去扫街,然后就制作出饭馆、咖啡馆等等好吃好玩的片子。还分大众版、家庭版、休闲版、农村版、酒店版,附上中文、英文、日文、朝鲜语四个语言的版本。建议你去杭州实地看一看。
记者:NGB今后会跟互联网直接连起来吗?
王司长:有过滤的连,不直接连。因为本来电视就要一个转码,互联网的码直接进不来,机顶盒也不会装互联网的IE浏览器。当然它也有跟上网一样的感觉,但实际上的是一个有花园的互联网,有围墙的互联网。
记者:NGB的所有内容都由广电来控制和管理吗?
王司长:是的,整个网络都属于广电来控制。我们的网络其实是很好的,资源很丰富,关键是要研究怎么把它用起来。杭州搞了一个动漫节,他们围绕这个动漫节组织学校的小孩子画动漫,然后在机顶盒上开辟一个动漫比赛的窗口,市民可以在上面给漫画打分评选,每个星期再来个人气榜公布,这样让学校之间形成竞争,充分调动学校参与电视的积极性。这种家家户户遥控器按钮投票的方式,政府投票也在搞,譬如要修一条马路,先公示给大家,反对还是同意,通过遥控器就完成了民意调查。
杭州的王国平书记就说,这张网我根本就没有看成是你广电的网,而是看成了我这个城市信息发布的网。为什么呢?因为广电的光缆已经分布在城市所有的道路上了,城市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就可以充分利用广电的网络。比如在马路边的停车位,把它们全部编上号码,旁边一个POS机,车来了以后,将卡POS机一插,所有信息都在里面了。由于这又是一个无线的网络,每二百米一个立杆,无线信号就传回到有线电视前端,回到数据库里了,于是其他用户通过机顶盒,马上就可以知道哪个地方有多少车位了。最后,这边的用户一刷卡一交钱,这个车位就又释放出来了。这样就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帮助政府建立了一个停车位的管理系统。
一个城市有很多信息服务的需求,比如问水电、煤气、暖气等等,需要记住好多电话号码,而杭州全城的服务号码都是这个“96345”——广电的呼叫中心,老百姓只要记住这个就可以了。同时,通过这样为政府“干活”的方式,杭州广电的数据库资源也充实了,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C114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