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变形记:体制难题中层突破 运营模式现“总子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业内纷纷认为三网融合对广电有利,但实际上,广电虽然拿到了政策利好,但就整体一张网的运营能力上来看,广电与电信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广播科学研究院一位不具名人士目前对本刊记者表示,广电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整合运营主体的最大障碍。
“从时间节点来看,如果说电信行业实现政企分开是一个发展的节点,那么广电行业还处在这个节点的前夜,你可以算一下,这中间的差距大概是10年。”这位人士表示。
缓冲期依然过短
“从国务院的政策来看,广电应该拥有一到三年的所谓‘缓冲期’,但就当前广电系统的改革进程来看,缓冲期依然不够。”这位人士表示。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
也就是说,最晚到2015年后,在三网融合领域,电信和广电的竞争就将全面展开,到时,广播电视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及互联网业务,而电信企业可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广电和电信最终实现“双向进入”。
数据显示,2008年,广电行业总收入1452亿元人民币,而电信业务总收入为8139.9亿元人民币,是广电行业的5.6倍,双方从收入上看,并不在一个层级上。
“收入的差距可以弥补,主要是体制改革的进程加速很困难,这一点应该是广电行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人士认为,广电上下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从五、六年前就开始着手调整解决,但体制调整经历了一段反复,其改革的加速,不过始于两年前。
广电体制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近十年的整合,广电内部网络整合进度并不快。从宏观层面看,广电行业政企分开进度缓慢,广电总局在整个广电改制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全国广电网的整合上,其地位无人能替。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广电虽然号称是四级体制,但中央、省级、地市、县级的广电体系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历史原因,其投资主体分别来自当地,这也导致了涉及到公司化运作时,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裂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电一度推动成立各地的广电集团作为向运营化迈进的主体,但这一体制变化并没有取得事先预期的结果,各集团在体现市场竞争力上表现并不突出。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政企不分和事企不分是广电一直存在两大问题,这也造成了广电在打造一个全程全网的运营主体时不仅没有统一的主体,也缺乏落地方面的有效支持。不过,广电总局力推的省网整合改造已经在中间层打造了一个全国模式的雏形。
根据了解,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开始网络整合工作。北京、天津、河北、吉林、安徽、广西等省份已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网络整合,河南、内蒙古已整合到地级市网络,全国广电网络正在走向规模化运作之路。
目前,广电系统整合在网络层进度明显,主要问题仍然是体制,在体制未理清之前,整合势必会影响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各省市及各部门之间的本位主义以及诸如人员安置等问题都将影响广电统合的进度。因此,广电内部体制的调整如何,将是三网融合能否成功的关键。
运营模式初现“总子分”
目前,在硬件方面,有线网络数字化整转、双向改造及跨区域整合等各项进程正在不断提速;而在软件部分,广电无论在资金运用、营销推广、用户管理、支付体系等各方面,都有待向电信运营商学习。
因此,广电内部的主流意见认为,随着省一级网络整合的进展,运营主体的整合迟早要提上日程。就目前来看,通过一些广电系公司的试点可以看到构架的基本模式,这就是强化省一级架构,实现区域实体化运营,最后以“总子分”的形式成立以省级主体为中坚的全国一体化运营平台。
一位接近广电的系统提供商人士表示,广电对电信行业进行了多年研究,他们认为电信的垂直一体化组织形式比较适合当前广电体系的现状,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垂直一体化的体系下,集团公司虽然也有运营和销售的团队,但省一级组织是具体执行的主体,地市级主要辅助进行执行。
在CMMB的架构搭建中,“总子分”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据介绍,CMMB主要是整合中央、省和地市三级广电的力量,以充分发挥中央、省、市的积极性。其中省级通过合资等模式与省广电机构共同成立子公司,然后在各地设立分公司。
由此,广电系统期望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运营。不过目前,实现“总子分”体系的全面架构并不是广电当前目标,其各地的网络整合以及运营主体的整合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