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加速进军平板电脑:放大版iPhone或出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0年伊始,平板电脑成为行业亮点,一众厂商也应时而动,竞争升级之势呼之欲出。但放眼未来,能否凭借新颖的应用与较高的性价比来引爆市场,是平板电脑摆脱“昙花命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的关键所在
2010年,“从一开始就可能成为平板电脑的一年或是充斥着平板电脑传言的一年”。在上周四开幕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展示了和惠普联合推出的平板电脑。在此之前,《华尔街日报》曾引述内情人士消息指出,苹果将于本月稍晚发表一款新的“多媒体平板设备”,但正式出货要等到3月份。此外像联想、宏碁等其他一线大厂也都传出正在研发平板电脑的消息,一场由平板电脑引发的大战或在下半年爆发。
如今,平板电脑的“星火”已经燃起。但放眼未来,能否凭借新颖的应用与较高的性价比来引爆市场,是平板电脑摆脱“昙花命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的关键所在。
平板电脑昙花一现抑或机遇来临
2010年最值得期待的IT产品是什么?在国外媒体的新年展望中,平板电脑排在首位。
至于为何需要一款介于笔记本和iPhone之间的产品,恐怕还需要等到平板电脑真正面市后才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都与互联网的使用量增加有关。如今,应用、数据和社交生活都在向网络方向发展,平板电脑则是这一趋势在硬件上的体现,充分显示了这一趋势的本质。除此之外,平板电脑还能够成为一款高端电子阅读器,为用户提供电子书、报纸、杂志和便携网络电视等。
如今,无论是上网本还是iPhone,其出现都为平板电脑的面市打下了基础,并且先期进行的“市场试探”也已完成。基于上述条件,平板电脑已经具备进军市场的“充分理由”。
另一方面,步入2010年后,上网本市场陷入困局,风光不再。诸多厂家的加入、性能明显的不足、质量上的低劣使上网本市场不再火爆,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售价一再下降。
虽说此时用“日薄西山”来形容上网本的境遇还为时过早,但所谓此消彼长,平板电脑的出现恰好迎合了市场对“热点”的需求。机遇固然存在,但有了上网本的前车之鉴,平板电脑更应从应用、质量及价格上下足功夫。不然,即便燃起星火,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iPhone式革命性终端或重现“江湖”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巨头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平板电脑成为继iPhone后的又一大热点。据国外媒体报道,亲眼见过苹果平板电脑的业内人士称,该款平板电脑的外观与iPhone颇为相似,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号的iPhone”,但所采用的系统界面却令人耳目一新。
此前,苹果公司曾涉足PC制造,但在成功推出iPhone之后又借平板电脑“回归”,可说是杀了个回马枪。有了成功的先例,人们对其“放大版iPhone”的期待之情自然可以理解。至于能否再如iPhone般引爆市场,掀起一场新的终端革命,目前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苹果推平板电脑绝非偶然。
一方面,iPhone上市已3年,倘若苹果所推平板电脑真为iPhone的“放大版”,那么在iPhone上市3年后再推其“升级版”自然是合情合理。另一方面,目前,国际经济正在复苏,消费者在经济衰退中受压抑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也有望释放,选择此时推出新产品,也是迎合市场需求的表现。
当然,平板电脑之所以受到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厂商热捧,同样与其“属性”有关。平板电脑是PC家族新增加的一名成员,其外观和笔记本电脑相似,但不是单纯的笔记本电脑,它可以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浓缩版。其外形介于笔记本和掌上电脑之间,但其处理能力大于掌上电脑;比之笔记本电脑,它除了拥有其所有的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也都更胜一筹。在应用为王的时代中,产品的独特应用往往能对其市场占有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苹果以平板电脑为“枪”重新杀回PC制造,也是明智之举。而对于惠普、联想、宏碁等厂商来说,这同样是PC市场的一个“新蓝海”。
平板电脑风云乍起,如何开创新纪元?
如今,关于平板电脑的市场争夺虽未大规模展开,但“战争”呼之欲出。然而,平板电脑目前在消费者心中还只是一个概念化的框架,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外观同样时尚的实际操作及应用才是平板电脑的魅力所在。因此,想要抓住消费者的心,首先就应从实际应用入手,做到“表里如一”。
其次,还是要看平板电脑的应用追求点如何定位。尽管替代笔记本的机会很渺茫,但是和上网本的竞争将变得非常直接,当然其中还将与电子书阅读器形成直接的竞争。这样的结局是,目前的电子书阅读器厂商以及上网本厂商将面临着再次选择的机会。毕竟,平板电脑会以时尚和无线网络为卖点。
最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主流品牌的平板电脑,价格都在3000元以上,有的更高达6000多元。由此看来,目前平板电脑仍属于中高端的电脑产品,并且属于小众的产品。若真要在消费者中普及,想在如今笔记本产品价格不断下探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价格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未来的平板电脑市场,群雄逐鹿在所难免。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若能将PC制造和应用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对于消费者、市场、厂商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