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已是共识 具体举措尚不明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则消息再次搅起满城风雨。
有报道称,最快从今年4月开始,北京地区的新增手机用户将开始实行实名制,而北京地区现有的几千万手机用户也将在未来3到4年内逐步进行实名登记。
与此对应的是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的一致否认。
那么,手机实名是否真的即将推行?
到目前为止,手机实名制仍未启动。据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运营商尚未收到工信部的通知,自身也没有举措出台,如果推行实名,必须提供进行大量准备的客户服务等部门也毫无动静。
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业内,手机实名制必将实施已是共识。
就其他国家经验来看,手机实名制正在成为大势所趋,比如韩国,就已成功推行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度,用户买手机时必须出示身份证,并将详细信息进行备案,从而协助打击犯罪。而在国内,工信部更已多次表示,将积极推进实名制。
现在的困难只在于,这一制度将在多长的时间内,以多大的代价,如何彻底推行。
就如同过河,你站在河边,可以看得到对岸,却难寻过河之路。
横亘在中间的这条河,是中国海量的实名手机用户,以及在更深层次,涉及立法、监管、市场运营等一揽子的体制问题。
事实上,早在数年之前,在争议垃圾短信泛滥解决之道时,业界就多次提出,实行手机实名,但最终不了了之。
其中原因在于,中国目前还缺乏实名制、用户隐私、个人信息管理环节的立法和监管整体思路,而在操作层面,由于中国市场巨大,运营商不得不依靠大量的,甚至是多层代理的社会渠道发展用户,在这个复杂而冗长的渠道链中,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都难以保证。
更麻烦的在于已有的,超过中国手机使用者半数的逾4亿非实名用户,如果要推行实名制,对这些用户进行个人信息补登记等工作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姑且不论此举对运营商既有细分客户定位、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乃至市场业绩的冲击,仅仅是如何让所有用户都自愿进行补登记,就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国外成功推行实名制的国家,大都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模式,或是区域较小方便变法,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却被放大了无数倍。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运营商在支撑系统、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等环节,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成本进行改造,公安、银行等其他部门在需要调取运营商信息前,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接口和机制,而在推行实名制同时,确保用户隐私安全,也还需要在技术、体制等环节进行补课。
可以说,推行手机实名制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并非短时间内可一蹴而就。
或许,工信部和运营商首先在体制和支持系统等环节完成准备,继而对新入网用户推行实名,最终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逐步完成现有用户名实制的迁移,会是一个相对可行的“过河”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