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技术
[导读]换帅为什么?未来增长原动力何在?3月30日下午3:30,刚刚在股东大会上接受完严苛“拷问”的中兴通讯(000063)董事长侯为贵,继续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和追问。一向性格严谨的侯,身着惯常普通布夹克,谈

换帅为什么?未来增长原动力何在?

3月30日下午3:30,刚刚在股东大会上接受完严苛“拷问”的中兴通讯(000063)董事长侯为贵,继续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和追问。

一向性格严谨的侯,身着惯常普通布夹克,谈笑之间,表情轻松。对于逼问最紧的“敏感”话题——爱将殷一民去职中兴总裁,侯简而化之地回答说,“殷总在任六年,身体上、工作上都承受了很多压力。辞去总裁职务,这不影响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稳定。”侯说,去职后的殷一民仍保留中兴董事之位。

“技术出身,做过研发,管理过生产,长时间负责销售,全球销售体系管了很多年,对未来全球市场的布局和突破点会有清晰把握。”侯为贵把更多的言语用在了新任总裁史立荣身上。侯认为,史在中兴通讯20多年的工作阅历,与公司倡导的“市场驱动技术”型管理战略相匹配。同时他强调,长期浸淫在全球销售战火中的史立荣,符合中兴推崇的“打硬仗,打胜战”的气质。

当日下午,中兴通讯在新产生的第五届董事会后发布公告,宣布聘任史立荣为中兴通讯总裁,并同时公布了新一任高级管理人员名单。从简历上看,此届中兴高管更趋于年轻化——18名高管中有12名年龄介于40-49岁之间,而介于30-39岁者有4名。

中兴“民间”对史的描述有:典型少壮派,为中兴当年出征海外市场第一人,外语好,执行能力强,团队认可程度高。侯为贵说,史是经内中兴内部“民选”产生的总裁。

而不再出现在新一届管理层、仍保留董事职务的殷一民,则为中兴留下一张华丽的答卷,这也为他的突然去职平添一抹迷思。数据显示,殷就任中兴总裁的最近三年,中兴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由2006年12月31日的257.61亿元、113.26亿元增至2009年9月30日的596.92亿元、163.61亿元,分别增长131.71%和44.46%;公司收入2007年度为347.77亿元、2008年度为442.93亿元、2009年1-9月为428.4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9.81%、27.36 %、41.27%;公司净利润2007年度为12.52亿元、2008年度为16.60亿元、2009年预计突破2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3.26%、32.58%、46%。

侯为贵向记者强调,此次管理团队调整不会影响中兴未来数年在全球华彩舞步的继续。

1.未来业绩发动力在哪?

《21世纪》:中兴刚刚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你如何总结上一届班子取得的成绩?另外,大家都很担心过去三年的高速成长能否在未来继续?

侯为贵:我们做了十几年的国际市场,感到很艰难,我们不是像很多国外公司那样以并购方式成长出来的,我们这种自身积累的成长方式,基础可能会更牢实一点。100多个国家,我们都是从零到有,从小到大这样的成长过程。

全球电信设备和终端市场多年来一直维持在3000多亿美金的体量,我们占的份额还不够大,潜力还很大,每年增加一点。如果说延伸一下加上数据产品、存储等产品市场,一共有5000多亿美金。应该说这些都是公司的核心能力所能够获得的市场。

中兴的增长应该是两位数

《21世纪》:很多投资者担心,今年可能运营商的投资会减少,比如说有预测称国内运营商的资本开支会收缩20%,这势必将影响到中兴的发展后劲?

侯为贵:我们的投资机构也都在问我们,投资减少了,国内市场今年是什么目标啊?是减了还是增了,还是维持?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还有深层次的问题,今年国际市场会怎么样?

我觉得今年国内市场还是可以的,为什么有增长?我们处于主流地位,从3G份额拿到国内市场第一名,奠定了我们进一步来扩大市场的条件和基础。尽管今年国内市场投资会减少,但是国内市场的总量还会比去年增加。

国内投资下降,那是指联通和电信。我们做了分析,移动还是占了中国市场的60%多,因为移动是大头,今年我们和移动的合作在各个层面上要进一步体现出优势。所以我们会在今年扩大市场份额的要求下,增加国内业务收入,这是国内战略。

国际方面,刚才讲了去年金融危机在有些国家影响比较大,有些国家虽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运营商非常担心,所以不敢投资,今年他们就不得不投了,因为运营商市场有竞争需求,今年国际市场整体上会有一些恢复。不管经济学家怎么评价,我们这个行业在国际市场容量上还会有个位数的增长,中兴想占一些份额,我们的增长应该是两位数。去年,国际市场有很多高端客户、主流客户都在主动找我们,我们会找到更多的订单。

我们的要求是,今年国际、国内同比增长,有可能国际会增长多一点。

印度市场不赚钱也要做

《21世纪》:我们更关注中兴在一些已取得“量”的优势的市场能否取得质的突破?比如印度,今年3G要发牌了,机会大,中兴在印度的基础也好,但是这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很难赚钱,怎么量变到质变,把合同变为利润?

侯为贵:印度市场在我们公司占了7%左右的销售,印度今年要发3G牌照,机会确实大。我们在印度也做了16年了,现在的员工是2000多人,90%是本地人,基础确实相当好。但是在这个国家确实不太挣钱,不挣钱干嘛要做呢?这要以公司整体核算为标准。

它的确比其他国家销售价格低一点,但是其它国家地区没有印度这么大的市场,也就是说,印度不赚钱,但是对公司还是有巨大贡献,比如说对研发、生产,只有规模上去了,整体成本才会下降,成本下降了,大家的成本和效益都在分摊。所以印度市场有时候还是要照顾它一点,虽然说它不挣多少钱,但是我们要把这个市场巩固住。将来一两年要在印度挣大钱还看不到,因为它的国情就是这样,运营商就有20多家,运营商竞争都非常激烈,利润很低,运营商都不挣钱,他能让你挣钱吗?

另外,它的老百姓很穷,人均GDP只有中国的1/3,印度的手机是在全球首先突破20美元/部以下的国家。过去我们觉得对印度的手机市场没兴趣,单价太低了,后来想想,这对我们怎么控制成本、精打细算也是一种锻炼。

往后看,虽然印度这两年内不会有大的利润产生,但它逐步竞争的态势有些变化,它的运营商正在购并,因为它不能老是不赚钱,购并以后将来会慢慢出现机会。

欧美市场切忌冒进[!--empirenews.page--]

《21世纪》:反过来看发达国家市场,比如中兴虽然这两年开拓欧洲有质的突破,但是如何从质变转换为量变呢?

侯为贵:欧洲和美国差不多,运营商的要求比较高,要求你有很多当地服务队伍,没有这么多队伍,他不敢把价值链的控制给你。而我们就会说,运营商没有给我那么大的订单,我哪能建立那么大队伍呢?当地人力成本又很高。

所以欧美市场,我们考虑是怎么能循序渐进,我不可能像印度一样一下子放几千人在那,毕竟印度本地员工比中国派过去还便宜,如果印度人工是2000元,那欧洲至少得2万元。所以只能滚动发展,小单子做好再增加人手拿更大的单子。我也没有幻想一年半载就能在欧洲和美国做得很大。但是这个过程我们认为积累是必须的,在发达国家市场占比也是要靠我们的人力资源的积累逐步成长起来。这个过程中,不要在那弄了一个很大的财务窟窿,以后这么大的窟窿我拿什么去补呢?我的投入要量力而行,但是抓住好的机会就要钻进去,每年有一定幅度的成长,这是我们在欧美的策略。

《21世纪》:移动宽带的普及是否意味着中兴会加大在终端设备上的投入,目前中兴终端仅占销售额25%,未来这块的贡献是否会加大?

侯为贵:这几年我们的终端还是做得比较稳健,一直有很好的盈利,而且我们目前中低端的数量做得比较大,去年突破6000万台,从数量上来讲是全球前五六了。今年目标是能够在智能手机中、高端方面有突破,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研发能力,手机研发已经做了10多年了。欧美市场我们也是很多从手机和数据卡突破开始的。

2.“我对新的管理团队很有信心”

《21世纪》:中兴对高管团队的最新调整,如何反映中兴未来的战略?

侯为贵:殷总前面已经干了六年了,他自己感觉到压力很重,当然,他现在还是公司董事。我们公司的策略是高层管理要相对稳定,高管人才也都是经过多年在公司实践成长起来的,应该说每一个高层管理者都管过很大的队伍。

这次让史担任总裁,法律流程上已经审批完了,应该说他有很多优势,因为他是技术出身,原来是一个IC设计师,过去也是做过研发、搞过生产,后来比较长时间是管理销售,管公司全球销售也管了很多年,对全球市场他很敏感,整个布局非常清晰,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以及市场战略突破口在哪里等,这些他还是把握得比较准确,有很大的优势。

我们说市场驱动研发,研发应该怎么去做?最终研发的目的是要获得市场,否则研发对于企业来讲没有什么价值。所以史在从市场的销售角度推动研发方面有优势。

当然,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是一个整体,新团队的推荐过程是民主化的,因为总裁要跟其他领导进行合作,所以公司领导层面推荐占的权重比较大,还有上层干部也有参加推荐权,整个过程还是民主集中制。

我觉得接下来的发展应该说还是充满信心,在前面这么多年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更上一个台阶,我对这点不会有什么怀疑。

《21世纪》:从您个人角度来看,作为中兴这样一个事实上的跨国公司,他的领导人应该具备何种基本素养?

侯为贵:管理学界对这个问题谈论得比较多,我认为那些都是条文,都是要求很全面的。当然,我认为各方面不能有太大的短板,一个领导带一个团队,首先能打胜仗,这个团队整体大家认可你,能和你配合,这一点非常重要。战略能力和执行力兼备,因为管理之后还要执行嘛。

但是每个人的方法并不一样,就像运动员一样。比如说打乒乓球,基本功可能差不多,不能有太大的短板,但是每个人赢球的路子并不相同,因为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领导者自己要有一个特长,并能够发挥他的特长,其他方面不要有太大的短板,我想他就能够做上去,这个运动员就能够领先。

3.物联网被炒得很厉害

《21世纪》:我们注意到中兴近期在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兴业务上有很活跃的举动,中兴如何布局未来的创新业务?

侯为贵:这些我们确实在做。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天津有一家公司做物联网已经很多年了。今天投资者也问了我们这个问题。物联网这个东西短期不可能形成很大的规模,是一个新兴的业务,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虽然我们天津公司在国内物联网上实际上已是第一名,大家都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怎么宣传。

有一家做物联网的上市公司,现在股票炒得挺高,但是我们在重庆有交通智能的项目,在竞争过程中我们胜出了。用户选择我们的原因是我们不仅在这个业务上早有积累,而且我们背后创建了一个很大的平台。物联网不是孤立的产品,需要靠整个网络,后面还要有很多支撑的体系和服务。我们目前对这个新业务没有定很高的任务目标,虽然物联网被炒得很厉害,但是真正要形成几十亿元或者几百亿元的市场规模,还不是短期的事,业务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1世纪》:你对其他创新型业务的拓展怎么看?

侯为贵:其他新业务,比如说我们在海外的运维托管服务,每年的增长速度比较快,超过50%。包括工程去年也做了100多亿元。还有其他各种增值服务,我们也在不断寻求能为公司快速增长,带来收益,而不仅仅是一种炒作。

可能很多业务需要通过时间,可能也会有成长,可能有些新业务搞一段就熄火了,创新这个东西也不能说每一项都能成功,对新兴业务我们是这种态度,鼓励大家多拓宽一点,也容许失败,不要损失太大就行,也要控制风险。

新业务目前在公司占比还不是很大,占10%,但这一块公司一直很重视,它是公司长期成长、利润来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在公司三个拓展中谈到其中一个拓展是从硬件设备为主向软件服务拓展,这个拓展并不是说完全转型,因为我总觉得设备供应商这个定位不能转掉,这还是我们目前很多年都需要的,不要说100年,至少50年以内还是需要的,供应商的一些基础设施还是要建的,不能一转型就把这个丢掉了。

《21世纪》:中兴的文化一直是非常务实、稳健,但是我们发现近期涌现的一些公司,比如苹果、谷歌,他们的创新精神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气质,也生长出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中兴如何在保持过去优势同时,提升公司创造性的文化?

侯为贵:八大战略里面,我们有一个基础战略就是差异化发展战略,讲的就是创新性东西要能够形成商业化,因为现在很多的创新过于特别、专业,这种创新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伤害,标新立异不是创新。[!--empirenews.page--]

我们也在鼓励创新,不要怕失败,从人才的角度选择各种为我所用的人,包括我们在美国、欧洲都有引进一些研发人员,虽然不多,印度也有研究所,鼓励各种人才都能够加入到我们的大团队里面,这样可能对我们公司的创新会有帮助。

另外我还是强调,创新要深入一线,就是对市场、客户要很敏感,要对市场的变化敏感,一定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做一些创新。

《21世纪》:创新人才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在财务有盈余的情况下,公司是否也考虑以VC的方式并购一些创新型公司?

侯为贵:我们在国内外寻找一些有价值公司投一点,要找成长得好一点的。当然我们主要还是想找人,因为国外的人相对企业要便宜很多。去年下半年我们到美国去,在IC设计上找了几个人,他们原来是做小公司的,也引入过VC的资金,后来做不下去了,最后核心团队的董事长和CEO都过来了,我们只要两个人就行了,这样比收购公司经济合算。这些人过来能够带来很多的创意,公司人才的结构可以得到优化。

我的理念是,我们已经有大量的研发人员,再加上一两个领头的,哪怕他们带来的是失败的经验,这能提升研发效率,也会产生创新工艺和价值。

当然我们也不能放弃小公司的风险投资,我们也在不断地寻找,主要还是看性价比。

4.回应中华之争:“我们互相竞争之后更强了”

《21世纪》:最后是个有点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讨论中兴和华为的竞争,两家公司有相同的资源禀赋,比如说我们比较低成本的研发人员,背靠中国大市场等等,战术打法上两家公司也很相近,随着国际市场上两家中国公司的同时异军突起,这是否会导向更严峻的恶性竞争?

侯为贵:大家可能有一种认识,认为我们两家在很多地方看起来是一种恶性竞争,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我们从一开始到现在竞争了20多年,两家企业通过竞争,在实力、能力、企业素质都在迅速提升,我想这要感谢竞争,不然的话,为什么外国同行越来越不如我们了?是因为我们互相竞争以后我们更强了,这是主流。

将来我们两家都做得比较大了,是不是还一直这么恶性竞争下去?

我觉得,这么些年来,两家的收入和利润都在增长,以后应该会增长更多一点,而不是更少一点。毕竟大家的实力更强了,外部的竞争对手也相对在减少了,我觉得从市场的集中化角度来讲,应该更良性一点,当然这个不是短期的,可能还有很多地方、很长时间内还会有很恶性的互相残杀,这个更加考验彼此。

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大家都有这么多员工,靠领导去激发员工也很难,就是要靠每个地方的充分竞争,面对面打仗,大家才有斗志,才有激情,这个比领导的号召作用要大很多。所以我也有信心,在竞争中不断地成长。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