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下乡三大运营商血拼农村 农民频频“遭黑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信利诱捆绑客户 收费黑洞欲壑难填
3G下乡,三大运营商血拼农村市场,通信专家提醒消费者注意“优惠”陷阱
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过,也有可怕的意外,竟成了“鹬蚌相争,意在渔翁”。
2009年电信企业重组后,3G一路高歌,三大运营商在农村市场的争夺持续白热化。利字当头,处处是动人心扉的广告,精打细算的农村用户自然难免“吃着碗里的,瞅着锅里的”,不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因为一个看不见的收费黑洞或许正悄悄地蚕食着他们的资费。
“野广告、八两秤、昧心钱”,通信界的资深观察家毛启盈总结出了“三黑”,认为正是不负责任的广告宣传、不透明的计价标准和不追责的行业陋规,让“尝鲜”的用户四处“遭黑宰”。
计费平台出错
竟是未经质检部门检定
挨宰的用户,绝非少数。
最近,广东清新县的谢元(应采访者要求化名)就深刻地体验了一把。
今年1月初,回村创业的他被无处不在的“天翼3G”广告吸引,于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立马办理了相应的套餐。谁知,转眼到了2月底,麻烦就来了。
“说是44元的包月套餐,送通话时长200分钟。我这还没打几个电话呢,居然就让我交104元话费!”3月5日,他到清远电信的城西营业厅准备“讨个说法”,才发现“不到半小时,就来了至少七、八个投诉的”,而所反映的问题都是关于乱收费。
不过,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工作人员一翻查电脑,答复永远都是俩字:没错。
谢元想到了打印清单,可电信工作人员这次给出的解释是:按规定,不提供本地通话清单。
接下来的两天,他去了市内的多家营业厅,依旧无功而返。
3月7日上午,在朋友的指点下,他拨打了电信投诉热线12300:“要让农民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有时候,投诉还是很管用的。这天下午,他就接到了当地电信工作人员的电话,表示确实存在错收费,可以马上退钱。
那究竟错在哪里?当他终于看到清单,“错的还真离谱!”3月22日,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他长叹一口气,说:“真是难以想象!”
他总结出了“三大错”,可谓“一错再错”:
其一,套餐的收费标准成为一句空话,实质上仍是每次通话各自计费并累计;
其二,无中生有新套餐,竟多出个30元/月的声讯套餐,闻所未闻;
其三,套餐原定0.15元/分钟,实际上却收0.18元/分钟,且通话不足6秒也按1分钟计费。
“那下个月呢?是否还有可能乱收?”面对电信公司的“知错能改”,他继续提出了质疑,但对方却只是客气的回应:“我们一定纠正!”
对此,通信领域的资深观察家毛启盈对记者说,其实早在3G推行之前,各运营商的计费平台就已存在种种问题:“第一,计费系统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譬如用户和电信的计费时间差距大;第二,计费制度不合理,导致操作失误;第三,人为多计费,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多收”。
南方农村报记者整理出了2009年本报受理的广东电信乱收费投诉,经初步统计达到了200多例。而由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其中涉及广东电信乱收费的则高达数千例。
其实,见诸报章的新闻已够惊人。去年4月2日,南方农村报推出《本地通话竟收港澳漫游费》,同年5月28日,则以《86元套餐收200元话费》为题,报道了罗定农民郭金龙的遭遇。
通信维权人士陈书伟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展示了一份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具的函,其中称:
“2002年10月以来,信息产业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拒绝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电话计时计费装置实施强制检定。国家质检总局曾与信息产业部协调,但未取得结果。因此,目前对广东移动通信责任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所属的电话计时计费装置未能进行强制检定。”
“运营商终究是垄断企业,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因此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技术的进步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在对电信乱收费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后,毛启盈的结论还是有些悲观。
促销暗藏陷阱
客户捆绑慎防默认开通
“所有的促销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捆绑客户,刺激客户多消费!”通信维权网的负责人夏楚辉,曾在揭阳某乡镇经营一家通讯店,因此深谙此中门道。
“3G套餐,你被套了多少?”2009年,毛启盈曾通过网络,向“正在发烧”的3G用户发出惊人一问,所获得的反馈让他有些瞠目结舌。
他举例说,中国电信曾推出3G上网套餐按日计费,每天仅需5毛钱,就可使用3MB流量,但超过3MB的部分则每MB5块钱。
而移动也不含糊。曾有100元的集团套餐赠送760分钟的语音通话和10MB数据流量,但在没有流量提示的情况下,某用户第一个月上网流量就达17MB。于是除去赠送的10MB,额外的流量让他一下子耗费70多元。
“其实很多流量都是有水分的,但目前你就是投诉无门!”毛启盈说,除了上网这个吸金的黑洞,有些运营商在作促销时,会为客户默认开通一些业务,其实也是暗藏的陷阱。
阳春市的陈立远(化名),最近就恰好碰上这倒霉事。3月20日,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他留守在家的母亲去年买了一台移动的“心机”(农村俗称“0元购机”),结果每天都收到一些扣费短信。去营业厅一查,才知是开通了名为“信息田园”的业务,收费为6元/月。
对于不识字的农村老人来说,这自是一项没用的增值服务。不过让陈立远气愤的是,多次交涉,当地营业厅竟仍不予取消,给出的理由很硬气:开通时有言在先,必须至少使用满一年。
夏楚辉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是不少营业厅常见的促销操作模式。由于他们每个月都有相应的数据业务推广任务,因此一旦营销上有压力了,就要通过赠送手机或话费的方式来推广。
2009年电信企业重组后,电信继续作为移动在中国农村最大的对手而存在,双方对客户的争夺也变得更有针对性。“不过消费者并未能就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清远的谢元在经历一场维权后,对此有所认识。[!--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