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加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建议国家以立法、出台优惠政策等形式给予扶持,创造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外部环境;通过建立信用体系、财政贴息、出台专门的办法降低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出台政策改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中小企业达1023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到60%左右,贡献税收占50%左右,提供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我国中小企业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遭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缓解这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马蔚华说,在金融方面,中国政府鼓励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创业企业的贷款产品与服务,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和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同时,选择部分小企业创业基地,开展授信试点,并推动扩大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银监会也颁布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扶持商业银行成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专门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他认为,尽管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对于支持小企业发展、促进金融机构小企业信贷业务做出了诸多努力,但现阶段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政策层面缺乏有效安排、执行层面力度不够等问题,如由政府直接参与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及统一征信平台尚有待完善、针对小企业或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的财税优惠支持相对薄弱、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遇到操作瓶颈等。
马蔚华建议政府从几个方面着手优化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政府在制定各项产业振兴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生存环境,不以绝对的规模化进行区别对待,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在重大项目投资的上下游配套建设中,积极引入民间资本,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建设。三是进一步打破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在行业进入上的壁垒,进一步放宽在金融、电信、电力、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对民营企业的限制,减少审批事项与环节,加强市场监控。
由于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报表失真、抗风险能力弱等缺陷,导致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面临较高业务风险。马蔚华建议,在此情况下政府要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给予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机构或再担保机构的设立和引导,对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与银行共同承担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二是设立一定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对于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上的损失,由基金进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时无法有效获取准确信息的问题,马蔚华建议引入社会资源和资本,整合税务、工商、海关、水电、社保等信息数据库,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信息平台支持,达到以市场化运作促进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的效果,同时也可借此促进社会商业诚信建设。
同时,明确中小企业分类标准,加强针对性指导。马蔚华建议,由银监会牵头、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制定金融机构统一的规模划分标准,具体是建立一到两个维度的、更为简洁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例如以年销售额和单户贷款余额两个维度作为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并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对不同类型银行开展分类指导,更有效地促进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开展小企业融资业务,马蔚华建议财政部针对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减免创业初期的营业税;减少不良贷款核销审批程序,提高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将核销期限确定为损失类贷款后不超过180天。国家对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实行税收减免和不良贷款快速核销,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放贷的信心,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从而实现扶持小企业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