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商战:电信禁购仅冰山一角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不断涌现新的契机。
“世界上最具外资吸引力的前三个国家中,中印占了两席,”2010年1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印贸易投资论坛上,印度商工部部长阿南德·夏尔玛说道,“然而,我们的互相投资水平仍然比较低。”
据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底,中国对印度非金融类投资总额为2.5亿美元,印度对华累计投资总额为3.3亿美元,这样的比例在两国各自的利用外资总额中并不高。
不仅如此,两国的贸易摩擦从未中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兴和华为公司绝非首批在印度投资遇阻的中国公司,在过去几年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涉及的范围也遍布各个行业。
印对华反倾销最多
中印两国的贸易摩擦,可以从连年增长的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窥见一斑。
“对华的反倾销诉讼,在过去是美国最多,印度排第二,现在呢,印度成为最多的那个国家了,”中国南亚协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文富德教授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光是一年,就有好几十起。”
据悉,自上世纪90年代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起,印度就不断对中国商品挥动反倾销“大棒”,在近年来更是一跃成为对华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还未结束,“中国制造”的钢铁、药品和化工产品等均遭到印度的反倾销调查。
2010年1月,印度两家主要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向印度商务部提起申诉,对来自中国的玻璃纤维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玻纤表示,一旦印度最终认定中国出口的玻璃纤维产品存有倾销事实并因此对其国内同行业造成损害,将对中国反倾销调查项下输入印度的玻璃纤维产品征收一定幅度的反倾销税。
到了2月,中国对印度的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又再度掀起波澜。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发布了对原产于中国的青霉素G钾和中国产6-氨基青霉烷酸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公告。在初裁中,印度反倾销局认定进口产品给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需要立即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电信行业也未能幸免,从2009年12月8日开始,印度财政部就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同步数字传输设备(SDH)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这项公布一出来,华为和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出口印度市场的SDH设备,成本和价格将至少提高30%。
“过去是丝绸类等纺织品,现在主要是化工产品、汽车零部件配件之类的,尤其化工类最多。”文富德透露。
不仅如此,这些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的涉案金额均十分庞大,仅2008 年一年,印度对外反倾销涉案金额就高达16.7 亿美元,比2007 年增长20 倍,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正常发展。
贸易保护还是政治担忧
为什么中印两国的贸易会频频出现这种摩擦?在很多分析看来,除了有贸易保护的需要,还有政治方面的考量。
“中印两国摩擦不断,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中国企业本身市场的压力;第二,是它(印度)把这个压力看成是对印度企业的威胁;第三,不仅看成是对印度企业发展的威胁,甚至还看成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文富德教授分析说道。
在他看来,由于某些行业印度发展水平还不如中国,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份额一旦占多,就会使得当地企业感受到巨大压力。“中国企业不去,它的一些行业也发展不起来。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压力变成动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他们过分担忧了。”文教授说道。
不过印度方面并非人人都对此表示赞同。《亚洲时报》分析认为,在印度,很多人担心,对华贸易赤字的增大,将对本国产品出口带来消极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印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极为不利。
的确,对于很多印度人来说,两国贸易关系最为不利的消息就来自日益增长的对华贸易赤字了。2004年,印度对华贸易还保持着17亿美元的顺差,到了2006年,就变成了41.2亿美元的逆差了,2008年,这个逆差更是扩大到112亿美元。
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Nirupama Rao)2007年就对中印两国的贸易赤字表示担心:“印度只能在有限的时期内忍受对华贸易赤字,超过这个时限,贸易这项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就会出现消极的色彩。”
“这(贸易赤字)本是国际经济交往中常见的现象,然而,印度政府却以此借机对华施压,间接地要求我国调整对印度的外贸政策,欲为其本国商品拓展我国市场人为地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张立教授撰文分析道,在他看来,这种人为制造贸易摩擦的做法将成为达到影响别国内政目的的一种新策略或新手段。
另一边,印度方面也屡屡以国家安全为由,在基础建设方面,将中国企业拒之于千里之外。
2008年,印度拉贾斯坦邦比卡内尔地区古达附近的一处电站突然停工。在这家由一家中国公司承包的火力发电项目中,300多名中国员工由于没有办理到印方规定的许可证,被强令撤离工厂。事后消息指出,这个电站选址刚好位于印巴边境军事管制区内。按照印方规定,进入该控制区要办理许可证,然而,以往每个月都可以办理的许可证迟迟未到,最终,中国企业铩羽而归。
“以前印度还曾经在北部东北部地区建水电站之类的,它都不让中国企业去。这次中国的电信设备它也是禁止,他们觉得中国电信设备威胁它的国家安全。”文教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也确实打算在国内设立“安全禁区”,阻止来自某些“特定国家”的企业参与一些“敏感地区”的电力设施建设。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中印边境地区存在争议,印度又限制中国手机与玩具进口,中印关系正变得日益紧张,一些印度国家安全官员认为,印度需要增强自给自足的能力,以保护自己今后免遭中国侵犯。他们很担心“从中国进口的技术,会损害印度国家利益”。
“中印关系的恶化可以追溯到 2005 年7 月,当时美印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印度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美印关系,从而忽视了中国的感受。这里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其中包括2006 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印度冷冷清清的访问,以及两国在边界谈判上的缓慢进展。”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斯瓦兰·辛格分析认为,在他看来,中印两国的贸易摩擦,是两国政治关系深层矛盾导致的后果。[!--empirenews.page--]
一着不慎两边皆输
不过,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一旦贸易关系摩擦不断,受伤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
一名驻新德里中国官员表示,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已有多达10家中国企业不得不暂停电厂项目建设。“没有中国人,这些项目无法顺利进行。他们(印度)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他说。中国南亚协会副会长文富德教授也表示,印度基础设施发展本来就非常落后,离开了中国投资,对它的发展反倒不利。
与此同时,印度企业在中国大步前进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家印度企业来华投资了,包括了IT企业、银行,甚至还有法律公司,它们在很多领域,特别IT业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印度蒙纳什系统工程(江苏)有限公司副总裁,旅美BPO全球顾问Raj Sukhejar则认为,中国市场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丰富,价格比印度还便宜。
“当世界其他地方还在为经济衰退而发愁的时候,中印正在向前走。不过,这两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各自增长,而且现在的成长步伐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其实,这两个国家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们需要的就是将这种愿景转化为现实。”《亚洲时报》表示。
“随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诸如此类的小摩擦将成为中印关系的常态特征。但是,双方仍然需要努力,确保这些小问题不会颠覆中印关系的大局,不会破坏中印崛起的前景。”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斯瓦兰·辛格表示。
2009年2月3日,孟买,印度航空一架客机飞过一座贫民窟,准备降落在附近的机场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