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通推小灵通转网试点方案:送移动支付功能手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6月8日凌晨消息(李明)截至2010年4月底,我国小灵通用户仅剩3920万,虽然用户越来越少,但如何让近四千万的小灵通用户顺利转网,始终是让运营商“夜不能寐”的一大原因。
对此,中国联通针对小灵通用户在北京试点推出了“联通手机一卡通”服务,通过向用户免费赠送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定制手机,来增加小灵通用户转网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用户的大量流失。
北京联通已向北京市部分小灵通用户随机发送转网邀请短信,收到邀请短信的用户可到北京联通唯一指定的一家营业厅办理转网手续,从原来的小灵通套餐转为北京联通世界风套餐,并可获赠一部定制手机、“联通手机一卡通”业务及30元使用费。
首批定制1000部“联通手机一卡通”终端
据悉,北京联通首批定制了1000部“联通手机一卡通”定制终端,从5月17日电信日起已经向小灵通用户发放了超过350部定制手机。
据C114了解,“联通手机一卡通”采用握奇提供的SIMpass移动支付技术。符合活动政策的小灵通用户,在撤销原小灵通并办理新世界风业务后即可免费换领“联通手机一卡通”大礼包一个。就可以在北京“刷手机”乘公交、坐地铁,也可以在合作商户实现“刷手机”消费,如同刷一张普通的北京市政一卡通卡那样方便。
在近日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上,作为“联通手机一卡通”的项目负责人,握奇方案营销团队方案顾问黄刚向C114表示,“联通手机一卡通”包括一部联通定制手机终端、一张SIM卡以及30元一卡通账户使用费。
“与普通手机不同的是,这种定制手机根据手机支付的需求进行了部分改造,在手机后盖内加装了一个天线。该服务采用了握奇的SIMpass移动支付技术,手机里的SIM卡采用的是握奇SIMpass双界面卡。”
黄刚认为,目前,SIMpass已成为中国的主流移动支付技术之一,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卡片+天线”的定制天线方案,俗称“带辫子”的SIM卡,用户不需要更换手机;另一种是定制手机方案,天线集成在手机后盖中,仅需要手机做少量的改动,不需要外置天线。
而本次北京联通推出的“联通手机一卡通”选择的就是第二种SIMpass定制手机方案,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才能刷手机支付;湖南电信近日在长沙推出的“翼支付”天翼公交手机卡业务,则使用“卡片+天线”的方案。
在与C114的交流中,黄刚对“联通手机一卡通”的推广充满了信心,他表示:“与移动支付业务相结合的方式,将极大增加小灵通用户转网的积极性,同时也将缓解公交一卡通公司的巨大压力。”
他透露,联通手机一卡通可以在任何支持一卡通环境的场所使用。目前,消费者可以到市政一卡通的充值点进行现金充值;同时,“联通手机一卡通”还支持空中充值,用户需要通过手机STK菜单将预存的30元钱从后台充到卡上才可以刷手机消费。现在这种后台系统还在进一步研发和完善中。
另据相关人士透露,后期“联通手机一卡通”还将推出从银行卡、积分转换平台向一卡通账户进行充值的功能,方便用户足不出户对一卡通卡进行充值。此外,“联通手机一卡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STK菜单、短信、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来实时查询电子钱包和账户的使用情况。
据悉,北京联通将根据此次推出的“手机一卡通”方案的试点情况,来确定小灵通转网工作的下一步走向。
回顾:小灵通前世与今生
1996年,当时身为余杭电信局局长的徐福新受到日本PHS移动网络的启发,发现到了在固定网络上实现移动通信的可能。在他的推动下,1997年12月,全国首个小灵通网络在浙江余杭开通。从此,徐福新也有了“中国小灵通之父”的称号。
2000年6月,原信产部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2002年12月,小灵通业务在除京、沪之外的地区全面开禁;2003年3月,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区放号,正式冲破的政策限制;2004年5月底,我国小灵通用户总数突破5000万;2005年5月,小灵通实现机卡分离并上市,在广东地区进行试商用;2006年8月,我国小灵通用户达到9300万的巅峰;2008年3月,手机用户可发短信给小灵通用户,取消106前缀。
03年全国爆发非典,小灵通作为最低辐射的通讯工具紧急投放医院,使隔离区和政府有了沟通纽带。08年在5.12抗震救灾中,小灵通成了最有效的联络指挥的通信工具,在一些重灾区,小灵通成了唯一与外界联系的手段,至今灾区人民都没有忘记小灵通的贡献。由此可见,小灵通在中国通信历史长河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但是,2009年2月3日,工信部一纸批文却给小灵通彻底判了死刑:“明确要求小灵通在2011年底前彻底退网。”
而到了2009年11月,我国小灵通用户首次降至5000万户以下,剩下4886.4万用户;而今天,“火”了多年的小灵通只剩下不到4000万用户。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4月底,我国小灵通用户首次跌破4000万户,仅剩3920万户。近四千万用户将何去何从?还要看运营商会推出何种转网政策来留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