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被工信部纳入十二五规划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 “概念”向“产业”转化
物联网被誉为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早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物联网便首次被写入政府报告中,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一起被认为是国家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许多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张峰表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在产业体系将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
据工信部介绍,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又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 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正积极致力于推动物联网由“概念”向“产业”转化,并在多地区建立物联网基地。据悉,江苏和上海等地拉开了一场占领物联网高地的“战争”。华中地区成立中国光谷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环渤海区域也正在积极筹备物联网技术的产业落地。
此外,全国首个物联网配套产业基金“物联网产业基金”也已在今年5月成立。该基金由中科院、无锡国联集团、大唐电信等共同发起设立,以物联网和传感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总规模达50亿元。
业界呼吁保持冷静
与政府物联网项目火热进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业界名人对物联网的短期发展保持冷静态度。
百度CEO李彦宏曾表示,“我还没有看清楚物联网,就像 1992年时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家知道这是未来趋势,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心里并不清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在本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现代信息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也只有1万多亿元的规模。物联网在概念、标准等都不明晰的情况下,要想在短期内形成万亿元规模并不现实。
他同时提醒,眼下物联网无论是在国际或国内均处于初构阶段,没有标准化、系统化,市场实际应用也非常有限,此时芯片企业一哄而上投产传感器,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
事实上,张峰日前也承认我国物联网目前正存在着诸多瓶颈和制约因素,如标准体系有待突破、规模化应用不足、安全挑战以及跨行业合作与资源共享壁垒等。随着物联网产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有望加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