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TD-LTE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要探讨TD-LTE的意义,就必须回顾TD产业的发展历程。1998年,中国向ITU提交了TD-SCDMA标准,当时在许多外国人看来,这无非就是一个标准而已。到现在,TD在国内正式商用已经一年多了,在与其他两大3G标准的较量中毫不逊色,TD用户数是国内3G标准中用户最多的。
我国支持TD的力度大,在3G发展之初,就优先考虑它的频谱安排,支持TD的试验,投入专项研发资金,并且安排运营商中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来承接建网和运营。TD的成功,不仅培育了中国的民族通信技术,支撑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使中国通信业改变了以往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落后局面,证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是英明和正确的。
成为国际标准,仅仅是产业进程的第一步,并不等于在市场上一定就能成功。现在来看,在我国政府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推动下,再加上“官产学研用”等几方面的协调发展,促成了TD商用的成功。
但是从另一意义上看,技术的进步也在加速。无论TD、WCDMA,还是CDMA2000都是基于CDMA技术的,而LTE是基于OFDM技术的,所以很多外国公司认为,中国TD的优势一旦演进到LTE,就将不复存在,因为OFDM是美国早就领先的技术。
对中国电信业而言,此时的策略选择应当注重两个方面。第一,不能在产业尚未准备好的时候,就演进到LTE。我们应继续大力建设TD网络,更多地积累市场经验和提升用户体验。第二,在产业准备方面,不能放松TD-LTE的研发。在TD-LTE的标准化进程中,还应采用“产学研用”结合的方式,以运营商为主导,同时联合设备制造商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在标准上化被动为主动。
任何新技术从研发到普及都需要一个过程,TD-LTE是对我国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重大进展和鼓舞,是我国自主创新信心的反映和决心的表达。它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中国能够可持续创新。正因为有了TD-LTE,在未来的4G标准中,仍然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所以,它对中国通信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需要指出的是,芯片仍然是TD-LTE的薄弱环节。我国现有的几家芯片公司,实力仍然不够强大,这些公司很多是在TD商用后才进入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目前TD用户已经突破了600万,但对于芯片产业而言,这仍然不够多,市场层面尚未形成非常好的良性循环。这些公司的资金实力还是较弱的,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利用重大专项给芯片研发公司以更大的支持。
另外,芯片涉及到集成电路先进技术,我国芯片代工企业现有工艺只有65纳米,如果要升级到45纳米,乃至40纳米,仍然面临投资匮乏的问题。如果我们完全依赖海外代工企业,竞争上就会失去优势。所以在芯片层面,仍需给予大力的支持。
尽管TD-LTE国际化面临挑战,而且4G标准尚未最终确定,但都采用FDD的可能性不大,因为TDD天然的双工模式在应用上具有优势。从技术角度而言,FDD和TDD两种模式都具有存在的价值。TD-LTE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主流TDD标准,并且吸引了众多海外运营商的关注。可以说,TD-LTE在国际化方面有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国际化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别人要“走进来”,如果我们提出的标准,只有本国企业参与,就不能说是真正的国际化。目前,已经有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参与TD-LTE研发,这是令人高兴的。第二是我们要“走出去”,要让TD以及TD-LTE在海外真正商用,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机会。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小规模的TD试验网,我对此有充分的信心。
TD-LTE的国际化有几个优势。首先是成本优势,现在TD一个信道的价格已与GSM类似,甚至更低一点,在成本上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优势。其次是频率优势,TD-LTE的频谱利用率高于2G,TDD的频率优势是FDD所不能代替的,在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下,TD-LTE走出去是有很多机会的。上海世博会就是TD-LTE走向国际的一个绝佳平台,相信会给众多海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即中国完全有能力提供TD-LTE。
现在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利用各种手段保护本土市场,因此,TD-LTE要进入这些地区是有困难的,但是TD-LTE的国际化,并非意味着只能走入欧美市场,全球范围内都有机会。可以说,只要有需要TDD的地方,就有TD-LTE的机会,这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实力和创新。
作者简介:1943年生,广东番禺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多次参与了国家通信发展的决策。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