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也应避免“崽卖爷田不心疼”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花别人的钱总是有些大手大脚,花别人的钱做慈善恐怕也不能免俗。
据媒体报道,作为世界首富的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拒绝响应美国富豪的号召,不愿为慈善捐出半数财产,因为“没人保证这些钱会被合理使用”。
盖茨倡捐,成为头条;斯利姆拒捐,也成为头条,前者是正面报道,后者则有点反面典型的意味。这么多人都捐了,就你不捐,好意思吗?然而,以是否捐款为标准,在道德上画一条非黑即白的线,只是盲动的情绪使然。美国富豪坚信,寿衣没有装钱的口袋,而斯利姆想得也没错,除非你能说服我,这些钱会被合理使用,否则这慈善我就亲力亲为,不劳别人大驾。
我们习惯了富豪“扎堆”慷慨解囊,猛地碰见一个“抠门”的,还真有点错愕。但细读斯利姆的话,似乎是这个理儿。“崽卖爷田不心疼”,道理放哪儿都一样,特别是如果在慈善身上出现这种情况,对捐赠者的打击尤为强烈。总不能一边将善款粗枝大叶地使用,一边却像那个知名体育品牌的广告一样安慰捐赠者:爱慈善,即使它伤了你的心。因此,慈善不能“一捐了事”,既需要富豪们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也需要从事慈善的工作人员具有同样的责任感,使收到的每一分善款都能物尽其用。
盖茨、巴菲特愿意捐出半数身家进行慈善,我们钦佩,因为这已不仅仅是几百亿美元的事情,而是折射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财富文化和价值观,也是我们文化中一直所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斯利姆的拒捐,我们也不能恶语相向,因为他的担忧是合理的,甚至是点到了慈善的穴眼上:善款如何保证不被乱花?经济学理性告诉我们,人总是倾向于在花自己的钱时精打细算,而在花别人钱的时候大手大脚。这就需要慈善机构以最大的诚意示人,而不是像个衙门一样,把其只当做份工作,而不是事业。
慈善既是高尚的,也是理性的。前者是人性在闪光,后者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来保证慈善的有效运行。比如,美式慈善总是与税收制度高度相关,税收制度像是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美国富豪心甘情愿地贡献出私人财富,使之变为社会财富。与此次美国富豪捐款相对应的是,新的遗产税将于2011年重新开征,税率跃升至55%,免征额也将从每人350万美元降至每人仅100万美元。因此,如果富人把大量遗产用做社会公益捐赠,捐赠的这部分资产可免征遗产税。同时,不仅需要激励富豪乐于捐赠,也需要让富豪相信,这些钱没有被挥霍,没有被截留,也没有不知去向。如果慈善只限于捐出钱的那一瞬间,后面的事就无处操心,慈善恐怕也就只是“义举”,而不是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种认为理所当然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