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拿来主义”:痛并快乐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用“树大招风”来形容苹果现在的处境再合适不过。
刚被美国法院判罚了6.25亿美元的侵权赔偿,苹果日前又被摩托罗拉推上被告席,罪名依然是侵权。在今年的产权大战中,苹果似乎“很受伤”。
记者查阅了今年IT行业最大的8起产权诉讼案,苹果为被告的就有3起,分别是:5月,诺基亚状告苹果侵犯其5项专利技术;10月,微软联合创始人艾伦状告苹果专利侵权;10月,摩托罗拉状告苹果侵犯其18项专利技术。
苹果的风光使其成为行业“公敌”,摩托罗拉状告苹果的案子就很有说服力。案件中涉及到的部分通讯及智能手机专利,包括微软、谷歌等公司都在使用,但摩托罗拉只把枪口瞄向了苹果。
“并非苹果的创新力不足,屡屡被告是因为其基因中充满了破坏因子。”业内人士王先生认为苹果从来不甘第二,“它喜欢将所有的对手拖入到自己的运行轨道中,然后要么超越,要么吞噬。”
iPod、iMac、iPad和iPhone,凭借着积攒下来的用户黏性,苹果的“i系列”往往是不讲道理地吞噬对手的市场份额,也正是因为这种蛮横,摩托罗拉们对其恨之入骨。
不得不说,苹果的产品的确是同类产品中的集大成者,乔布斯追求完美的个性使其每款产品都具有颠覆性。但颠覆性的背后,则是苹果对于基础技术产权有目的性的“拿来主义”。
跟摩托罗拉等豪门相比,苹果更像是个“暴发户”。它很潮儿,也很大胆,但基础技术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苹果一直是“拿来主义”的推崇者。
以iPod为例,苹果在2006年向新加坡创新科技公司支付了1亿美元的赔偿金,原因是苹果非法使用了创新科技的歌曲管理系统和浏览技术。虽然苹果赔了钱,但该结果被各大媒体认为是“双赢”。因为iPod自2001年推出后,迅速垄断了欧美的音乐播放器市场,苹果5年后用了1亿美元就换来了销量过亿的市场。
同样的情景还发生在iPhone和iPad上,苹果似乎探索出了一个模板:通过购买和非法使用其他厂商的基础技术,使其产品具有基本功能。然后围绕着乔布斯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把这些基本功能重新打乱排列,从而形成一个足以颠覆整个行业的产品。紧接着,利用用户黏性迅速占领市场,若干年后,苹果再从丰厚的利润中拿出一小部分用于赔偿。而此时,苹果早已占领了市场,那笔赔偿金更像是苹果发给竞争对手的“养老金”。
“苹果的‘拿来主义’预支了市场,虽然这种做法有悖于商业道德,但这也算是对规则的合理使用。”王先生告诉记者,“乔布斯赔钱时看着挺痛苦,可也许他心里在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