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贩卖商:一个域名挣不到千元就算赔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看新闻、浏览网站、通过业缘关系咨询朋友、看准了便下本金投资,不用坐班、没有同事……对于33岁的郝鹏来说,这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炒的不是股票也不是房子,而是域名(互联网上企业或机构间相互联络的网络地址)。从他投身这一行到现在,已有整整十年光景。
域名就像文物,投资时纯看个人眼光,郝鹏这样为自己的投资品下定义。有些域名积压在个人手里,一直卖不掉。有些域名却行情看涨,买卖间差了几十倍甚至百倍。
“我充其量只是一个中小型投资者。”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十年后,郝鹏十分平静,缓缓说起了他一个人的职业旅程。
开端 凭借兴趣 把名字注册为域名
11年前,毕业一年的郝鹏是一名IT从业者。每天与网络打交道的他,比谁都更多地接触域名。那时,他月收入3000元,算是高收入。
他凭着自己的兴趣,注册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域名,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haopeng.com”。“1000元可以买两年。”他第一次从工资中拿出三分之一,来完成人生的一个小小梦想。
那时,他完全没想到这是一个可以持续并且赚钱的行业,他只是觉得用名字来命名一个网站,是一件很帅的事。
然而,同年年底,“business.com”这个域名在美国以750万美元成交,成为了域名交易史上的一段奇谈。还有人说,在几年前,投资者一共花了60万美元买了china.com、hongkong.com和taiwan.com的域名。
这些故事刺激了一些人投身到这个在中国尚不成气候的行业,有先见之明的人开始投注大笔资金,注册域名。上至中国的省份县市,下至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以及数字英文,都被大规模注册。
这些人中,就包括郝鹏。2000年时,域名的价格已从一千元左右使用两年,下降到五六十元使用一年。
于是,他开始每个月固定从月工资中抽出一些资金,注册域名。许多都是个人的爱好,他想着日后要自己经营这些网站,投资性质的域名比例并不高。
盈利 第一桶金 赚了近百倍
2001年初,郝鹏卖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域名:gaofeng.com。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买下的域名真的可以挣钱。
五六十元的投资,而卖了5000元,近百倍的利润,让郝鹏尝到了甜头。
于是,他开始每个月从3000元的工资中抽出一千到两千元注册域名,产品、常用词、日常用语的双音节词成了他投资域名的主要拼写来源,如“lixiang.com”(理想)、“jixiang.com”(吉祥)等。
但很快,他发现,并不是所有域名都能卖得又快又好,这是一个长线投资,投资者必须能耐下心来,因为域名这个东西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别人并非一定要买这个域名不可。
这一年来,网络新词越来越多,比如“山寨”这个词的域名,购买者应该持有很久了,始终没有太火。
随着这个词最近几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个域名的点击量也增加了。
对这些词,郝鹏有自己的判断模式。郝鹏认为,做这类投资,得找出较好的时机、找准价位抛售,相对而言更为麻烦。他不太想投资这类域名。
2001年至2005年,全世界迎来了互联网的低迷时期。郝鹏坦言,那几年,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别提挣钱了。
“守得住的人,熬过那几年,就能赚回来。但那会儿,业内很多人都放弃了。”他坚持了下来,因为这期间,一件事给了他希望。
2004年前后,一个年轻人来找他买域名,只说自己是普通的毕业生,几个朋友合伙办公司,想申请“tianji.com”这个域名。郝鹏念其创业艰辛,并没有漫天要价,几千元就将域名转手。几个月后,待郝鹏再登录这个网站时才发现,买下这个网站的人竟然是新浪的前副总裁。
“我一下子就受到了鼓舞,这说明我的眼光得到了IT界名人的赞同。”他说。
郝鹏放平了心态,只将这个行业作为自己的副业投资。有正经工作的他,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光,一直坚持每年2万左右的域名投资,但已经并不急于转手。
随着砸得钱越来越多,周围的朋友觉得他是个怪人,并且不理解他的行为,但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妻子一直尊重他的爱好,给他鼓励。
转折 勉强“保本” 遭遇互联网低迷期
振奋 辞去工作 全职倒腾域名
2005年对互联网行业而言,是标志性的一年。百度公司、盛大公司在美国挂牌上市,在中国低迷许久的互联网迎来了黄金年代,域名市场随即被带动。
从此,郝鹏基本每年都可以赚二十万到三十万元左右。2007年,看好这一行业的郝鹏选择从原单位辞职,一心在家做域名投资。
有时,仅仅一个域名就可以为他带来六位数的收入,比如“shipin.com”(食品)和“weixiu.com”(维修),他甚至给自己规定,如果一个域名的纯收入不能达到四位数,那么他的投资是失败的。
说起自己投资过程中最遗憾的一个域名,莫过于今年年初投资的“feichengwurao.com”(非诚勿扰),同时期,郝鹏投资了一系列为婚庆网站打造的词语,包括喜结良缘、百年好合等。正巧,电影《非诚勿扰》作为贺岁片,使得这个域名火了一把。因为担心这个词语的流行仅是一阵子,于是趁着今年年初电影的余热,郝鹏将域名出手,价格仅是几千元。
没过多久,某台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红遍全国。紧接着,冯小刚要拍《非诚勿扰》的续集,马上就要上映。
“如果这个域名放到现在卖,六位数肯定有了。”郝鹏有些后悔自己的急躁,但又不得不承认,即使下一次碰到类似的情况,这种在网络上走红的词汇所符合的域名,他仍然会尽快出手。因为他并不能预知,过了这个“村”,下一个“店”在何方。
纠结 规避抢注 讨厌被叫“玉米虫”
在域名行业里摸爬滚打数十年,郝鹏的内心并非没有经历过纠结。
近几年,一些被称为抢注的事件频繁发生,例如注册一些知名人物的名字拼写为域名,再高价卖给其经纪公司或本人,以期获取暴利。
这使得郝鹏和他的同行们屡屡受到质疑。
“其实先注先得和抢注之间的界限很模糊。”有些人可以通过当下的热点、新鲜词汇和流行风来判断接下来会火的域名,这个就是先到先得。但是,有一些新入行的人,就会铤而走险,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通过注册名人姓名的域名来获取收入。[!--empirenews.page--]
不过,这类人通常会遭到社会舆论和道德感的强压,因此,即便市场竞争激烈,郝鹏也始终十分规避“抢注”这样的事情。“我不喜欢听别人叫我们‘玉米虫’,我很抵触。”
此外,政策的变化也对这个行业产生着影响,例如,2009年12月,个人不再可以注册“cn域名”,一些靠注册这种域名赚钱的人,只能转投别的域名,重新研究。而有的曾经个人手里拥有“cn域名”网站的人,则可以趁此大赚一笔,卖给二级域名投资者。
幸好郝鹏一直投资“com域名”,极少关注“cn域名”,因此,他并没有太多的悲喜。
他希望大家能将域名的买卖看得和买卖股票、房产一样正常,从而将他们这类投资者看淡。
前景 竞争加剧 仍看好这个行业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域名投资人已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展到了几千人甚至更多的队伍。目前,大家能想到的双音节、三音节词语拼写的域名基本都已被注册完毕。今后新注册的域名只会越来越长,甚至越来越难记。
郝鹏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关注个人手里持有的比较好的域名,如果有投资价值和上升空间,他也会从别人手中买下。同时,他也关注一些刚刚开发的市场,比如五音节词“手机充电器”、“电动自行车”等。
现在,网络上的新兴词汇、娱乐节目或电影里的台词,也是他注册域名时要参考的对象。
郝鹏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市场,他仍然觉得市场没有饱和,整个域名投资产业在中国仍处于上升期。“我是抱着长线投资的理念的。”最终,郝鹏依然坚定了这句话。
当面交易或远程交易。偶尔会通过中介机构联系。
在个人官网上打出广告。
注册新词,或从他人手中购买一些较为不错的域名。
看域名的含义、长度,有无开展电子商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