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智能管道”掀起网络转型风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3月17日消息 在近日举行的智能IP城域网研讨会上,华为相关人士指出,华为将“网络硬管道”与“智能软管道”相结合,将在运营商未来深化网络转型过程中,提升网络承载能力与管道价值。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类IPhone业务、智能终端应用的普及,运营商获得了不断攀升的数据流量。同时,在固定宽带领域,随着用户接入带宽的增大,如中国电信发布的“光网城市”战略中提出接入带宽将达到100M,将进一步刺激新的业务应用的产生。
而运营商如何在管道经营中获利,如何进行流量经营管理,将“哑管道”向“智能管道”转变,以创造网络更高的价值收益,是运营商网络转型的核心出发点,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深刻话题。
中国电信提出的智能管道概念,力图通过构建智能管道,实现“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加强网络与平台的协同。在网络层面应用多种接入手段,实现不同接入方式的平滑过渡,在部署承载策略控制系统,有机关联终端、网络、业务平台和支撑系统,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精确配置,提供端到端的业务承载质量。
同时,中国移动也提出了应对数据业务时所带来的挑战,也在积极引入和试点标准策略控制架构(PCC)方案。动态策略计费控制(PCC)被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数据业务流量冲击,实现差异化、精细化管控和网络运营,依靠PCC方案,采用业务、累积流量、用户签约信息、位置/接入、时间等多维管控手段,与业务营销、计费策略相关联,通过端到端QoS控制,减少资源占用。
据了解,智能管道与PCC方案异曲同工,其核心思想和特点都是对用户、对业务进行区分,达到对流量可控、对网络可管的目的,从而使得客户端到端的速率得到保障,应对移动数据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网络冲击。
华为公司针对运营商智能管道建设提出了逐步可实施的可拆分的智能化组件,其通过逐步实施智能化组件,将现有的网络智能能力逐步发挥出来,逐步实现业务的关联性,最终实现一套闭环系统,达到充分利于网络资源、优化网络流量,提高网络运维的效率,以打造一个简洁的、高效、自适应的网络,来充分体现差异化服务,并减少业务对带宽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无效的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