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技术
[导读]C114编者注:本文是一位华为美国员工,写作的一篇关于硅谷生活的文章《夜幕下的硅谷》,中性讲述一些硅谷同行的工作生活。应作者要求,文章署名“风声”。现标题《华为美国员工:夜幕下的硅谷》为C114编者

C114编者注:本文是一位华为美国员工,写作的一篇关于硅谷生活的文章《夜幕下的硅谷》,中性讲述一些硅谷同行的工作生活。

应作者要求,文章署名“风声”。现标题《华为美国员工:夜幕下的硅谷》为C114编者所加。以下为全文:

夜幕下的硅谷

风声

硅谷,就像小说中的纽约,是天堂和地狱的混合体。一方面,它是美国乃至全球IT 创新的发源地和发动机,背靠斯坦福大学,众多声名显赫的IT、CT巨头分布在狭长的“湾区”,这里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世界IT人士的神经。另一方面,它又被称为“生机盎然的坟场”,来自全世界的行业精英,带着复制Google、Facebook的梦想,凭借创意和激情,支撑着如雨后春笋般的创业公司,少数幸运儿成功越过龙门,但更多却是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惨烈竞争中。 白天,大家都忙碌在散布各处的办公楼内,和国内并没有什么不同。随着夜晚的降临,即使是号称信息高速的101 公路上也不再是车水马龙,忙碌了一天的硅谷人,此刻都在做什么呢? 作为外派来此工作的“外人”,和大家一起走进夜幕下的硅谷,分享普通硅谷人的几个生活片段。


硅谷“夜校”:某开源社区的产品研讨会

1. 硅谷“夜校”,创意的摇篮,工作的加油站

因为维也纳的音乐之美,有人比喻“雨丝都是飞扬着的乐符” ,同样,形容“硅谷的空气中飘着创新的灵感和生存的压力”其实也并不为过。

在硅谷,各种网站都不时发布各种研讨会或学术交流的“Session”公告,可能考虑白天大都忙于工作,所以一般都在晚上举行,大家戏称为“夜校”。“入校”手续非常简单,只要网上注册即可免费参加。不过因为美研晚上经常和国内开会,为此错失了不少机会,着实可惜。有些Session比较正式,有固定的议题,比如搜索技术等,有主题发言、会后的问卷调查,这种往往是由大公司赞助。另外一些形式上就显得很随意,比如开源社区阶段性产品的发布会、一些技术难题的交流会,如果来的人太多,大家就席地而坐,台上台下唠家常式的互动,气氛虽然放松,但交流的内容却是货真价实。因为参加者大都有很深的技术背景,所以如果发现和你同样盘腿靠在墙角的“邻坐”就是网上曾看到的某传奇人物,也不要有什么惊奇。

因为IT行业的瞬息万变,即使是那些商业上相互竞争的大公司,在技术上也有抱团取暖的“开放交流”。比如笔者参加的一次会议就是由来自某巨头公司的资深工程师主持,主题是讲解他们为何放弃某热门技术的产品化,讲解内容不仅涵盖了对该技术优缺点的深入分析,而且也包括该公司下一步的技术研发方向。台下听众也是积极响应,有认可的、有反对的,让人感觉好像置身于公司内的技术务虚会。其实,在不泄密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在硅谷“设坛讲经”,是IT公司提升自身透明度、展示自信心的一种方法,更是让这些公司和硅谷大环境保持气血相通的重要途径,相信这也是各公司热衷赞助、甚至经常主导此类夜校Session的主要原因。

除了夜校中的开放气氛,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与会者的年龄。原来想象硅谷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每个人都怀揣着35岁退休的梦想,但实际上相当多的一线研发工程师都是已步入中年甚至白发苍苍,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或生活的需要,依然每天早出晚归的和年轻人一起鏖战在硅谷。夜校的很多学生、甚至技术主讲者也都是鬓染白霜的老者,按照中国的传统观点,这本应该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但他们却依然执着在0和1的世界中:台下的人求知若渴,台上的人口若悬河,谦逊的言辞后是最新的技术创意、最强的搜索算法、最新的商业模式。IT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频繁,即便是年轻人也是眼花缭乱,而这些专家却能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看似轻松的表达后应该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付出。“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硅谷精神,此刻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真实体现。

2. 在家办公,苦乐参半的第二战场

为让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和创意,硅谷IT企业的工作气氛相对轻松,部分企业允许甚至提倡在家办公。不过真正规模操作的同行并不多,和我以前想象的有很大区别,估计主要原因还是IT研发交付需要团队的紧密协作,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还是必不可少。

和一位在硅谷工作了将近20年、业界已经小有名气的本地同事交流,他对在家办公却有着另外解读:看似悠闲,但背后可能是无奈的隐性加班。“在中国,晚上加班大多在公司内进行,而在硅谷,更多的是在家里 ”。按照美国企业文化,如果某员工所负责的任务不能在上班时间完成,往往会被认为是能力欠缺。 IT产品的交付进度、质量压力却又非常大,比如在他曾就职的行业龙头M公司,在版本交付阶段,每天晚上各产品都要进行敏捷自动化验证,如果哪个模块一旦出了影响产品进度的BUG,按照美国企业“对事又对人”的传统,相应的编程人员很快就成了新闻人物,“不仅要在家连夜联线修复BUG,而且几个月都灰头土脸的抬不起头来,压力那是相当的大”。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明星”,又不想在公司加班被别人看作“能力欠佳”,尤其那些自尊心很强的华裔工程师,即使是有多年编程经验的高手,有时也要花费些额外时间来确保质量,而晚上在家办公就成了无奈选择。

提到在家办公,信息安全问题就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该同事介绍,为方便调测, M 公司每位研发人员的办公便携上都保存着产品的所有源码。当我条件反射般问起泄密风险时,他第一反应就是:“谁敢那么做?!” M公司之所以能如此操作 ,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所有计算机有全面的内置监控系统,任何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在案;其二是一旦有人在这方面违规,那他在整个IT圈子几乎没有再做下去的可能,声誉是美国IT人能找到工作的前提;其三是美国法律对知识产权违规案件的严厉判罚。他多年前一位同事曾创建了一个比较成功的Startup公司,但后来被原公司控告盗用了智力资产,诉讼持续了几年后他的同事最终败诉,结果不仅需要倾家荡产去赔偿原公司,而且本人至今仍在监狱服刑。 这不禁让我想起另外一名善良的本地同事,每逢知道有人从国内过来,他都要像“祥林嫂”一样叮咛几句: “千万不要带盗版光碟”,其原因也是一个被广为流传的案例:某人携带了一批盗版光碟回美,结果被旧金山海关查处,“我也不知道被罚了多少钱,反正他把自己在湾区的房子卖了……”。 正是这种对法律的敬畏,才让“每个人拥有产品所有代码”的开发模式成为可能。[!--empirenews.page--]

虽然大部分美国人奉行“工作时拼命工作,放松时拼命放松”的生活准则, 但在日渐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大环境下,“被”在家办公,已经成为一部分硅谷人的真实写照。

3. 家庭聚会,学习生活的艺术

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对各行业高端价值链的几近垄断,美国国民的生活水准比较高,刚来美国时,每逢周末就看到很多人开着汽车,带着自行车、拖着房车甚至小游艇出去放松,心中很是羡慕。 后来逐渐了解,作为同行,他们同样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焦虑感,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仍在走低的经济指数,背道而驰的硅谷房价……。 一位非常友善的邻居,作为硬件工程师在硅谷工作了30多年,一天晚上突然向我伤感的告别:租住的公寓即将到期,新合约的租金每月要增加300美金,因为孩子正上大学,家里也只有他一人有工作,为解决开支,决定搬离这个已经生活了几年的地方。听惯了硅谷一夜暴富、年薪动辄百万美金的故事,才知道那也只是一部分人的传奇。不过让我感动的是,虽然生活上有不小压力,他的内心却非常平和:“现在节约一些,年底和太太去夏威夷庆祝结婚纪念日的预算就有保证了……”

后来和当地人交往多了,发现针对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个人问题还是家庭问题,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确存在不小的差异:我们更习惯于“私事不外扬”,对问题经常采取回避或自己独自解决;而美国人更习惯于用开放的心态,通过彼此分享、相互学习来解决。在硅谷,有很多自由组织的家庭聚会,如果对某个主题感兴趣,不需要任何特殊要求均可报名参加。一名同事因为多年来的早出晚归让家庭积攒了不少矛盾,几番踌躇后报名了一个叫做 “解决生活危机”小组,每周六晚上去一位志愿者家里举行。虽然此前都是互不相识,但他们却能彼此信任。用他的话讲:“通过交流,才认识到‘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并不正确,每个人面临的问题其实都差不太多。走出信任的第一步,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独”。组员之间彼此真诚的分享那些困难和痛苦,分享问题解决后的经验和感受,虽然课程只有两个月,但已经缓解甚至解决了不少长期困扰他的生活问题,也让他以前“一团糟”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在硅谷的夜晚,其实很少有电影中那种遍地酒吧、纸醉金迷的场景,更多的是人们在教堂,在这种温馨的家庭聚会中为自己的心灵寻找慰藉和归宿。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总让人感觉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乐天派,而他们内心的平和,也许是主要原因之一吧。

异国生活虽然依然辛苦、单调,但在克服语言关后,逐渐有机会走近那些硅谷的同行:有功成名就的幸运者,但更多的还是和我一样每天默默工作的普通人。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硅谷人对创新的尊崇、对成功的渴望,同样也感受到他们面对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的豁达、平和,以及即使身在低谷也不言放弃的执着坚强。相信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造就了硅谷、甚至美国几十年的传奇。 夜色沉沉,在闪耀着满天星光的蔚蓝天空下,原本喧闹的硅谷安静、祥和,“Tomorrow is another day”,祝愿他们都有一个好梦。

相关新闻

华为海外员工讲述中国面孔:无所畏惧的国家代表

家园热议

美利坚不相信我们的眼泪(14楼:Sprint项目亲历者;37楼任正非讲话)

华为美国扩张,吸收高端人才一览(42楼:陈怀临加盟华为;61/65楼:数通和男哥)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