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诺基亚等推即时通信 未来短信或按流量收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以来,全球运营商或许要为短信业务睡不着觉了。6月上旬,苹果推出一款iMessage,iPhone或iPad的使用者不需要互发短信,就能彼此沟通。紧接着,诺基亚推出了自己的IM(即时通信工具)。而谷歌智能机操作系统Android目前也在致力开发类似的“短信息程序”。相比之下,先行先试的黑莓公司,已经尝到了甜头——其特有即时通信服务BBM使他们去年手机销量增加了6倍。
据荷兰皇家电信公司Royal KPN NV执行总裁Eelco Blok指出,“短信已不再新鲜!”该公司报告显示年轻人趋向IM,今年第一季度的短信量同比2010年下降了8%。这一切,都将短信业务推上了风口浪尖,曾经辉煌的短信正茫然等待着移动互联网的宣判,短信的末日就要来临了么?
IM是个大圈,短信是个小圈
对于移动IM和短信间的博弈,易观国际分析师、移动IM专家胡志辉认为,“目前还不能下定论说短信会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是手机短信还是移动IM,都有其固定的使用人群,比如50岁以上的手机用户大部分不发短信,只打电话;而类似QQ、飞信或者米聊这些移动IM,受到了更多青少年的热捧。短信、移动IM两者在近几年还会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发展。”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明刚表示,用户想表达或希望别人了解的信息,可以通过即时通信工具迅速自动地放大并获得更多人的回应,而手机短信以人与人单点之间的双向沟通为目的,具有简单、迅速、实时等特点,而且私密性比即时通信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有保证。比如信用卡号码或是身份证号码等私密信息的传递,大多是在手机短信间进行。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陈志刚打了个比方,“移动IM就像是一个大圆圈,是一个社交网络,而短信是一个小圆圈,是私密的群体。两者可以共生共存。”
跨平台和安全性是短信的救命法宝
目前的市场上,移动IM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开放式、跨终端的,如手机版QQ/MSN、也包括微信、米聊;一种就是封闭式由终端厂商主导的移动IM,如苹果的iMessage。专家表示,不论是对于前者还是后者的冲击,短信都有保命的法宝。
陈志刚认为,从感情上而言,只有朋友才会在手机上互存号码,而对于QQ等平台而言,无论认识或不认识的,都可以相互加好友。相对而言,人们对手机短信的重视度更高。所以每到春节的时候,大家会互发短信拜年,很少用即时通信工具。此外,由于手机短信是实名制的,在使用短信时,言语上会更为慎重,手机短信可信度较强。同时,从安全性上考虑,人们对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安全性比较担忧,经常有QQ账号被盗的现象,而手机短信则相对安全。
与苹果iMessage等封闭式即时通信工具相比,短信的生存空间还难以受到威胁,短信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在于它的跨平台、兼容性优势。在每一部电话中——不只是每一台黑莓,每一台Android,或者每一台iPhone,甚至3年前的LG功能手机,爷爷辈使用的手机都支持短信功能。但IM想工作在每台手机上,支持每一家运营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运营商舍得孩子才能套住狼
虽然短消息还远未穷途末路,但运营商不得不给自己敲响警钟。胡志辉说,“从语音等传统业务转型到数据业务已是一种必然,虽然短期内会对其现有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就从移动互联网整体布局来说,运营商需要‘舍得孩子才能套住狼’,运营商如果不忍痛转型,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将会异常痛苦。”
胡志辉认为,一方面运营商在遭遇传统业务价值衰退,另一方面又放着已经看到的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业务价值点不去做,成了“坐吃山空”的局面。“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业务是国内运营商的未来重点。不是说运营商所有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都去‘参一脚’,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运营商以语音、短信等渗透率非常高的传统业务为基础运营,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开展一些业务或合作具有先发优势。”
未来短信或按流量收费
业务的转型必将导致资费的调整,有专家认为,只要国家政策允许,语音、短信、未来上网等业务的计费方式或许只有一个单位,那就是流量。对此,杨明刚持有同样观点。“通讯工具承载信息或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越来越强大,作为2G\3G时代单点互动沟通的传统短信服务,必然会演变成与即时通信更加相似的,以3G、4G网络为承载平台的网络应用。那时的短信不再是写一条发一条,收一条回一条。提升效率的必然之选是,单点之间的互动短信是即时的,3G或是4G时代,人们之间的短信传递可能不再按条收费,而是按短信的字节流量收费。”
从个人成本上来说,这些新型沟通产品会比2G时代的沟通成本更低。而对于运营商来说,则可以通过调整资费模式,提供多种附加服务来增加收入。从长远来看,这些新业务也将带来较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