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制胜关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技术将推动后勤保障模式从储备式后勤向配送式后勤转变。它的应用使美国防后勤局已将工作重点由管理库存转向管理补给链,由管理补给品转向管理供应商,由购买库存转向购买时间。
●物联网技术犹如在战场上空密布了“眼睛”“耳朵”和“神经”,可以随时知晓每一个集装箱,甚至每一箱饼干、每一套军服的具体位置和状态
现代战争,保障需求复杂,保障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巨大。传统后勤采取“以量取胜”、增加供应的办法满足战场需要,由于信息不畅,保障活动就像一个行动不便的巨人,尽管投入很大,但常常会出现保障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美军运输司令部负责物流的一位将军在回顾海湾战争期间的后勤保障时说:“我们不知道物品的流向,对物资的情况简直是一无所知”。伊拉克战争初期,在成堆的食品集装箱被“遗忘”在补给基地的同时,美军一些断炊几日的士兵甚至要向伊平民讨要面包。
物联网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上述局面。其采用的非接触射频识别技术能使每个标签储存数以万亿计的数据,通过卫星等实现远距离实时识别;每一件物体都可寻址、可通信、可感知。物资数量、品种、位置、发货人和收货人等信息,以及物品的存储温度、湿度、化学、声学、压力等各项细微的环境变化一目了然,战时还可以进行损伤评估,并及时传输给指挥员和管理人员,实现了“全维可视”和“全程可视”,并据此可为部队在准确地点、准确时间提供适量保障,极大地提高物资补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如今,美军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超过数万台射频识别技术设备,据测算,如果当年海湾战争时美军能应用这些技术,后勤保障将可节省几十亿美元。
●物联网技术将推动后勤保障从储备式后勤向配送式后勤转变,由重速度的物资流体系取代重数量的物资储备体系,是后勤供应方式上的一次革命
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一条从战略后方直达战斗前沿的通道,以“从生产线到散兵坑”的动态物资流,取代固定仓库群,真正形成一个信息化、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系统。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感知系统,能够预知预报和及时了解前沿部队物资、油料、器材消耗情况,从而全面掌握从整个战场到最低保障单元的后勤需求。另一方面,根据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的保障物资信息,不断优化保障方案,实现补给和需求准确对接,有效避免了“物海战术”造成不必要的盲目、混乱和低效。
与被动的请领式保障不同,建立在对部队保障需求及时了解掌握基础上的主动配送式保障,由重速度的物资流体系取代重数量的物资储备体系,是供应方式上的一个巨大转变。美军提出后勤转型要从基于补给向基于配送转变,把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流畅的供应链作为后勤现代化的目标,把物资流动时间,速度作为后勤活动的主要衡量尺度,把计划、采购、运输、补给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美国防后勤局也将工作重点由管理库存转向管理补给链,由管理补给品转向管理供应商,由购买库存转向购买时间,为适应主动配送式保障,还对原来的42套业务和支持流程进行合并和重组,简化至目前的六个主要业务流程,使各项保障顺畅高效。
物联网的应用客观上要求改进创新传统的后勤运行机制,在纵向上减少指挥层次,在横向上实现互联互通,打破军种间,部门机构间,甚至军地之间的后勤资源相互分离的状况,将多维战场空间的保障力量联为一体,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保障资源共享。近年来,美军积极调整后勤体制和结构,将原来分别归属各军种部的几百个保障实体全部转隶国防后勤局,使后勤的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物联网的应用使信息力在后勤保障中的作用凸显,后勤管理重点将从管理物质流转变为管理信息流
物联网的运用,使信息控制处理在后勤保障中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确保信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的可视性、准入性、易读性和可靠性,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信息流动实时化,是后勤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因而,后勤建设和管理在关注“物资流”、“装备流”、“人员流”这些保障要素的基础上,更应重视“信息流”,通过有效地夺取后勤“制信息权”,促进各保障要素的融合,快速、高效地完成保障任务。美军等发达国家军队为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在标准化建设上,建立规范数据库、软硬件和数据接口、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统一的物体身份标识和编码系统,使遍布每个角落的物体接入网络,被识别、掌握和控制;在安全防范上,统筹规划和合理调整网络结构,加强网络安全、密码安全等防护手段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法规和风险评估机制,增强对网络攻击的预警能力,提高网络抗毁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