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波导:主营业务萎缩90%以上 成功转型难度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排队等候购买苹果iPhone4的年轻人心中,很难还有国产品牌波导手机的地位。
不过,在本世纪初,“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这句颇为经典的广告语曾经红极一时。到2003年,波导连续四年夺得国产品牌手机销量第一,并首次超过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所有洋品牌夺得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第一。
今天,当路过位于浙江奉化的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波导”或“波导股份”600130.SH)总部时,很难将那里有点破旧的办公楼和丛生着大片杂草的土地,与曾经拥有3000多员工、年主营收入100多亿的一家公司联系起来。
这家专业从事移动通讯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如今只能依靠代工和对外贷款实现投资收益。8月6日,ST波导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虽然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度增长262.42%,可是,上半年仅对外发放委托贷款产生的投资收益一项,就占净利润的53.45%。
ST波导副总经理兼董秘马思甜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今年实现盈利应该问题不大,不过与当年主营收入上百亿相比,现在的规模已经很小,今年主营收入可能在五个亿左右。
面对主营业务的萎缩,虽然公司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盈利领域,做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但是《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ST波导要实现成功转型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大。
手机代工+对外贷款
“奉化市财政曾经是波导财政。”8月10日,一位奉化市政府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当时波导一年的主营收入达到了100多亿,奉化市的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波导公司,波导公司也是当地的良好形象代表。到了2010年,波导的主营收入只有9.92亿元,到了2011年中期,波导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1.94亿元。与巅峰时期相比,波导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萎缩了90%以上。
在激烈竞争的国内3G市场,波导的脚步已经基本停滞。近两年,波导的主要业务已经转向海外,面向非洲、印度、孟加拉国和部分南美国家的海外手机贸易商推出手机主板和手机外壳等配件设计生产和销售,波导在其中只收手机主板和外壳的代工费。
波导副总经理戴茂余向《投资者报》记者坦诚,目前主要是在做电信手机,“很艰难地做着”。
8月6日,ST波导(600130.SH)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同比下降 58.20%;营业利润3099.10万元,较上年度增加盈利2612.21 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14.58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544.84 万元,增长262.42%。上半年对外发放委托贷款产生的投资收益为1879万元,占净利润3515万元的53.45%。
8月10日,马思甜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现在主要是代加工手机,生产基地主要在湖北。“奉化总部有几百人的研发团队,就是对手机的配件进行分拆,然后研发出自己的产品,再卖给其他厂商,也包括自己直接营销等等”。
据马思甜介绍,在总部,除了办公楼外,厂房已经出租给了其他厂商,生产的手机也是租给别人在做。原本供货商和客户使用的宾馆,现在也已经不再营业。《投资者报》记者看到,宾馆的大门挂着锁。
“现在公司有很多资源浪费,土地资源还有厂房等都闲置,公司通过资产处置所得的资金也通过委托贷款等获利,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马思甜如此解释。
在马思甜看来,公司的营业规模在缩小,通过把以前的资产不断变现,现金流越来越多,因此盈利不难。委托贷款也是让资源流动起来。“现在主营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不到50%,但是委托贷款的风险在逐渐增高,不能当作主业”。
错失良机
“奉化市政府曾给了土地优惠等各种政策,但可惜波导公司没有抓住机会,自己倒了。”前述奉化市政府人士说。
马思甜将波导股份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在2000年前后,波导手机以价格低廉而占有市场,这个时候波导手机的毛利率在2%~3%左右,更多的是依赖于价格战。不过后来,随着诺基亚等国外品牌也采取低价竞争等,同时又加上研发能力增强等因素,波导公司风光不再。
与波导公司的手机业务严重萎缩相对比的是,TCL集团(000100.SZ)则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48.79%,增幅创下了近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TCL集团上半年在海外市场共销售出1775.8万台手机,增长37.67%;国内市场销售169.3万台,增长27.39%。已经超越手机行业最好时的2003年。
TCL一位熟悉手机行业的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这主要还是来源于TCL的成功转型。2003年底到2004年初的时候,国内手机的溃败苗头已经出现了。随着国际品牌的进入,也开始了价格战,国内手机品牌的结构性矛盾就爆发出来了,在这个时候,TCL收购了阿尔卡特,当时看似乎是失败的,但是在经历了最初两年的阵痛期后,最终实现了很好的收益。
他认为,国内手机品牌在研发能力上与国外的手机巨头有着不小的差距。同时,国外手机厂商的优势还在运营模式上。很多欧美国家的手机都是通过电信运营商进行销售的,手机由电信营运商下订单,手机商只需要生产,就会比较稳定,对客户来说,手机很可能是免费的。
因此,TCL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台,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以阿尔卡特的品牌主要销往国外,数量创出了历史新高。而国内的手机生产商更多的是在终端竞争,比如在国美、苏宁等大卖场销售,直接面对面的竞争,随着外资品牌的降价很容易被挤垮。
波导股份也试图转型,其中的一个方向是造车。波导股份控股股东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对此持批评态度,他认为波导决定造汽车是失败的,因为当时很多企业都准备造汽车,不过汽车行业最佳的进入时机已经过去。
与此同时,波导股份董事长徐立华的创业团队人员不断流失,也造成了其研发实力并没能保持优势。前述奉化市政府人士告诉《投资者报》,徐立华以及其核心团队成员都是技术型人才出身,都拥有硕士学位,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是颇为难得的。不过随着创业团队成员的不断出走,制造山寨版手机更使得波导手机的境遇雪上加霜。
马思甜也坦言,在转型过程中,波导股份没有做好,错过了很多机会。一位奉化当地的企业人士说,“如果当时徐立华正儿八经的搞房地产,现在应该也是很好了。”数据显示,雅戈尔(600177.SH)在200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也仅为27亿元。但是之后,雅戈尔在房地产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益。[!--empirenews.page--]
谁的地产盈利
当《投资者报》记者就土地的利润等问题是否给波导带来收益求证时,马思甜表示,房地产、汽车都是二股东的事情,与上市公司没有关系。二股东就是徐立华控制的波导科技集团。
对于徐立华来说,奉化市曾经的“波导财政”让他在政策上享受了各种好处。波导公司位于浙江宁波奉化东站汽车站边上,高速公路下来后不远,是当地最好的地段之一。
据了解,位于波导公司北面的绿都小区原本是波导公司为员工所造的宿舍,但是后来则转化成了商品房。据奉化市政府人士透露,当时该地块以工业用地的价格给波导公司,成本也就在每亩几万元,而如果是商业住宅的话,地价至少在每亩百万元以上。
徐立华以工业用地的价格取得,然后以员工宿舍为名建造了商品房,而后又卖给了员工,通过几年之后取得了房产证,可以流转,与一般商品房无疑。“很多当地的地产商都有意见,如果徐立华要造房子,那么以商品房的地价来成交才公平呀。”前述政府人士透露说。
徐立华除了在土地上赚钱,还在2009年股权解禁时波导科技集团公司抛售了波导股份近5%的股权,也价值上亿元。自此原本波导科技集团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差距拉大。原本波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1.23%,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1.71%。自此后,波导科技集团公司持股为16.40%。
据上述奉化市政府人士透露,波导公司成立之初,徐立华以及其团队是以技术入股,并持有51%的股权。因此波导科技抛售股权获利颇丰。
前路迷茫
日前,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公司旗下的日地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即将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消息让市场对ST波导有所希望。因为日地太阳能是原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波导公司曾经有过该公司的股权,再加上大股东总不至于对ST波导“见死不救”吧。
不过,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波导公司已经清理了日地太阳能的股权,因此日地太阳能IPO与波导是没有关系的。
ST波导的未来并不明朗。波导的过去曾经辉煌,其前任董事长余红艺也升任了宁波市副市长,但是在市场化运作较为充分的宁波,大股东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公司旗下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和十余家投参股公司,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关注已经大不如前的ST波导。对于二股东波导科技来说,其转型汽车等都以失败告终,就更难让上市公司ST波导成功转型。
而同时,大股东股权最大,但是董事长却由二股东的徐立华担任,也让公司在执行时产生一定的推诿。不过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公司有关人士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只表示一切都是由董事会决策。
重组或将成为波导股份的选择。徐立华曾经表示,管理层一直在做重组,但没有实现,是现实情况决定的。波导7.68亿的股本,市值在30亿元以上。如果有这么大资产的公司,会选择自己去上市,不会来重组。规模再小一点的公司,波导的壳就太大。即便真有这样的公司愿意来,那也是房地产企业、期货公司,这些企业都是近期被限制上市的公司。
8月10日,马思甜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看来,重组确实也很难。“也曾经来过几个厂家要谈重组等,不过最后谁都搞不定”。
ST波导的未来仍然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