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科技:“永远快一步”打造通信用线缆专家品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8月2日早间消息(蒋均牧)2010年期间,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利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15%;并成功在国内三大运营商集采中占据优势份额,继续保持其通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
对此,中利科技执行总经理杨祖民在接受C114专访时解读称:“我们一直致力于做整个通信用线缆领域的专家,这是我们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成功的根本。我们每年在研发体系、技术创新、专利申请等方面都进行大量投入,并配合以快速响应机制,由此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中利科技执行总经理杨祖民接受C114专访
作为通信用线缆行业巨头,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全面覆盖电源、传输及其他配套线缆领域,同时亦积极开拓船用电缆、军品、海洋工程、新能源等新兴市场。
受益“专家”品牌影响力 2010年收入大增72.15%
在杨祖民看来,中利科技在2010年期间收入的72.15%大幅增长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即通信市场上份额的不断扩大与对新市场的突破。
凭借在通信行业中的“专家”品牌影响力,中利科技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在中国移动集采中份额占到63.31%,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划;在中国联通集采中覆盖31个省级区划;在中国电信各省集采中同样也占到绝对领先份额。并加大了与华为、中兴等主流设备供应商的配套合作,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该公司不仅被中国移动评选为“优秀供应商”,在设备供应商方面也获得华为授予的“核心供应商”称号,成为其战略合作线缆供应商。
此外,中利科技于2010年初成功收购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线进一步扩大至船用电缆、军品等,挖掘到新的收入增长点。
杨祖民预测,未来3-5年国内通信市场还将继续稳步增长,中利科技主营的线缆产品将受大量建设使用及网络现代化升级两方面因素拉动。
“我们将继续维护好老客户,同时也在不断开拓新领域。为老客户提供的方案也再不仅仅局限于电缆层面,还包括新能源。现在整个通信网络的运营成本很大一块来自电耗,因此我们对新能源也在不断探索、设计一些解决方案。”他补充道。
4%销售额投入研发 贴近客户支持快速响应
“业绩层面的成功谈不上什么秘诀,主要来自我们的专一。我们专注于通信行业线缆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开发,以专业取胜。”杨祖民表示,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实力上,也体现在“贴近客户、想客户所想”理念的实践之中。
在中利科技,研发部门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该公司员工中15%以上为研发人员,所有研发人员都拥有本科学历,一半以上拥有研究生学历。
中利科技每年都会拿出销售收入的4%投入到研发之中——在铜价飞涨的今天这一比例已相当可观,其中超过50%投入新技术的开发,其余则用于根据客户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技术上的改进。他补充称,该公司今年在建的研发大楼、工程中心,亦是为了未来更大投入做准备。
与此同时,中利科技还不断提升快速响应能力,以全方位打造“专家”品牌。
“快速响应能力体现在三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开发、快速交付及售后。”杨祖民告诉C114,目前该公司在全国建有三大生产基地、12个中转仓库,平均2-3天内就能将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紧急情况下当天接单第二天就能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与同行相比,中利科技“想客户所想”在出厂前就完成了大部分的方案部署流程。比如在软电缆方面该公司根据客户设备型号在线缆上安装连接器,点对点发至现场。
专利并不代表一家独大 永远快一步
随着中国市场和企业的日益成熟,专利纠纷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中利科技作为通信用线缆领域市场领导者,亦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技术跟随、专利侵权等问题。不过杨祖民对此坦言,“专利并不代表一家独大”。
“对我们来说,专利代表的是谁的创新能力更强、谁的新技术开发更快。我们一方面尊重其他企业的专利,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创新获得更多的专利,永远快一步,而不是在意其他企业是否跟上来。”言语间颇具大气。
据介绍,自1993年率先推出阻燃耐火软电缆起,中利科技就非常重视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创新,迄今为止已拥有各种专利130多项。随着在新市场的突破,该公司也正不断申请更多新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