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调查报告” 传言并非戏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1日下午,题为《动车事故调查认定设备、管理均有问题》的报道在网上广为传播。9月22日晚,国家安监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这份所谓的“动车调查报告”并非来自国家安监部门,调查报告尚未发布(9月23日《京华时报》)。
这份“神秘的调查报告”,相比之前的相关结论既有相同又有“超越”。相同之处在于,“初步认定事故既有设备缺陷故障原因,又有处置不力和安全管理等问题”,与8月22日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的说法完全相同。不同在于,将发布“报告”的主体从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升格为国务院牵头成立的动车事故调查组,并将责任“认定”为“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9月21日新华社的报道证实:“仍有许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验证,事故调查报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时间”。至此,所谓“动车调查报告”应为“传言”。
但“动车调查报告”的出现,至少体现了部分公众对事故调查结论的强烈期待,也符合当下事故调查的语境。事故调查究竟进行到哪一步,有什么阻力与困难,事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公众难免会有猜测与“合理想象”,也就是说,“动车调查报告”本来就不缺素材。
每一次传言的广为流传,都缘于信息披露的滞后。从这个意义上说,传言、小道消息乃至“谣言”的流行,往往源于负责披露信息的方面漠视公众知情权、不体谅公众想知道真相的迫切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