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专家在隔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7·23”事故整一个月后,一场规模盛大的“国际轨道交通展”在上海举办。参会的都是轨道交通方面的厂家和机构:中国北车、南车、和利时等。
展会同期举行的多场论坛,是国内轨道交通业界颇为高端的技术交流会。然而,会场听众寥寥。
我与主办方工作人员闲聊时,她颇感无奈地说:“本来京沪高铁通车,我们想办庆功宴的,结果出了这些事,好多人都不敢露面了,我们真倒霉。”翻查主办方会前拟邀请的嘉宾名单,与最终出席的嘉宾名单对照:果然,人员大不同。
该来的不敢来,敢来的不敢说话。
在一个分论坛上,遇到了国内某动车生产商的高工。我随口问了一个问题,他反应很快地回答:你去问我们的新闻发言人。然后,他漫不经心地加了一句:估计他也不会说什么,看看王勇平的下场。这个北方汉子其实很健谈,提到王勇平,他用一副不可思议的口气转头对旁边的同行说:王勇平是正局级呀,竟然说撸就撸了!⋯⋯随后,他们讨论起王勇平的任免问题。
几分钟过后,他意识到了还站在旁边的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姑娘,王勇平都这样下场了,我还敢说什么?你们年纪轻,不知道那个说错话都能下大狱的年代,我们是经历过的⋯⋯
接下来,他上台演讲,全程按照PPT朗读,没有任何多余的发挥,表情和语气略显紧张。我宁愿相信,他并不是因为顾忌着场下坐着本不该出现的记者。
那天,我在会场泡了一整天,搭讪了无数人,没有问到任何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人人都很警惕,个个都果断地向记者闭上了嘴巴。
就连上海铁路局一个普通的电务工作人员,不过二十出头,我和他聊上两句,他也警惕地问:你不是记者吧?
展厅内,四列洁白漂亮的动车模型摆放在中国北车的展台上。两个参观者在旁边窃窃私语:“上次召回的是哪个型号?会不会也出来展览了?”回答:“谁知道呢,我又不是专家。”
我很想上去接话:专家都在隔壁,但他们什么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