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备竞赛”后遗症:通信展的没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概括通信展的特点,那肯定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知道么?我们报社跑通信的记者,写通信展开幕当天的稿子,居然写的是通信展上的微博竞争,可想而知,通信展本身的内容有多么无聊了。”一位报社的记者向他的同行抱怨。
对于很多通信企业以及行业媒体而言,北京通信展,也就是简称的“北展”,是国内最大规模的通信行业展会,多年以来,几乎是国内通信行业每年最大的盛会,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体都会全部出动、全副武装,应对这场“恶战”。
四大门户以及各大通信行业类媒体和网站,也将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除了在现场搭展台之外,在现场搭一个采访间,搭在哪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能采访多少位行业人士都是争夺和对标的重点。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媒体采访间,像流水线作业一样在采访各个行业领袖或者专家人士,至于被采访对象这时候到底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大型展会的场合,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都各取所需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采访和被采访的任务。
近几年来,几乎每年的展会都大同小异。终端商的展台一般比设备商更形式多样,也会吸引更多参观者驻足,但即使今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首次参展,以及三星的首次不参展,也并没有给展会带来更多新鲜活力和新鲜话题。
哪怕仅仅是三年前,通信展还是各企业向其客户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的重要舞台。因此每年展会宣布开幕后,每个企业的大老板都会呆在自家展台等待政府和运营商领导前来参观。
爱立信、华为等设备商还会派出大批人力,接待来自全国的运营商客户,为其进行详细讲解和业务演示。不过,随着设备商的“军备竞赛”基本告一段落,而且运营商也更多采用设备集采,而非分省采购,展示各种软件和应用成为展台的亮点,但前来参观的运营商客户大为减少。
2009年通信展因为把展馆定在了西北五环之外的新国展场馆,整个展会都冷冷清清。主办方不得不从2010年开始,重新将展会改回了位于东三环的老国展。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看出,参观展会的,相当大部分是“热心群众”,其中有多少真正的潜在客户不得而知。
因此,每年通信展上都不乏这样的参观者。混迹于各个展台看美女模特的演示,到每个展台的接待台用一张名片,换取一个装着资料的购物袋,或者还有大方的厂商,会为留下名片的参观者提供一份小礼物。
这对于参观者的吸引力似乎远大于展台上的产品和技术。以至于每年展会期间,走在展馆区或者展馆门口的观众,不少人都像赶集一样,手里拎着快拿不了的大大小小的,带有企业LOGO的袋子。
对于参加了很多届的老记者来说,每谈起通信展,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一年不如一年”。走出通信展,一位迎面走来的记者向笔者抱怨说:今年真的什么都没有!“一点新鲜的都没有么?”笔者问。对方仔细想了想,然后说:“也不是,至少联通展台上还有个能动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