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全资控股索尼爱立信反映欧洲厂商落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北京时间10月27日消息,据美国科技博客网站GigaOM 今日撰文称,索尼收购索尼爱立信余下股权的交易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这项收购反映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控制权之争、品牌认知度水平、Android操作系统的胜利、专利所有权以及欧洲厂商的落魄。
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索尼公司刚刚证实,该公司将以10.5亿欧元(约合14.6亿美元)收购爱立信持有的索尼爱立信50%的股份。
10年前,索尼与爱立信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组建了这一合资公司,当时索尼在产品线方面颇具声望,而爱立信则在无线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现在,随着索尼宣布全资持有索尼爱立信,双方似乎已准备分道扬镳,执行各自的业务发展战略。
两家公司表示,考虑到过去数年市场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索尼收购索尼爱立信余下股权是合乎逻辑的举措。索尼表示,全资持有后公司将拥有对索尼爱立信的更多控制权,并可能决定放弃这家子公司的低端手机业务,从现在开始集中精力开发智能手机产品。
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将能够更加迅速地推出范围更加广阔的消费类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和电视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无缝连接,我们将为消费者提供在线娱乐的全新世界。”
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思(Hans Vestberg)也表示:“十年前,我们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之举大大推动了功能手机的发展。今天,随着索尼全资控股索尼爱立信并将它整合到索尼的电子产品部门,我们双方也同样做出了非常理性的选择。”
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双方的合作之旅一直布满荆棘。在合作之初,爱立信曾经威胁中断合作关系,因为该公司认为市场上并没有充足的现金流。2005年,索尼爱立信推出了W800和K750两款畅销手机,并一度扭转了公司所处的不利局面。但与很多竞争对手一样,苹果iPhone的面世也使索尼爱立信遭遇重创。在过去几年里,索尼爱立信的手机销量骤减了近75%。2009年,双方不得不向合资公司注资3.75亿美元现金以帮助索尼爱立信渡过难关。
此项交易还需获得监管机构批准,预计可在2012年初完成。从索尼爱立信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该交易反映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控制权之争
苹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占据了索尼过去把持的地位:即推出一系列高端产品,完善产品设计,并与广泛的生态体系进行深度整合。索尼爱立信可能帮助两家母公司成功打入了这个市场,但在为客户提供综合体验方面却表现欠佳。在收购索爱余下股权后,索尼就可将精力集中在推出未来产品方面,并使新产品真正与该公司其他产品完美结合。
品牌认知度之争
实际上,索尼爱立信索取的最大成功就是发挥了索尼的品牌优势,即在手机中结合了索尼Walkman音乐播放器或Cybershot数码相机。随着时间的推移,爱立信在这家合资企业中所作的贡献越来越少,今年早些时候就有分析师建议索尼全资控股索尼爱立信也许是未来的最佳选择。我们已经看到索尼爱立信试图进入游戏市场,索尼在该市场本就拥有明显的优势。在交易完成后,该公司将会加快进入游戏市场的步伐。
Android胜利
索尼爱立信的早期产品采用的是诺基亚Symbian操作系统,但随着Symbian的失势,后来索尼爱立信也随波逐流地放弃了Symbian,转而采用谷歌Android。今天索尼全资收购的交易并不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一局面,该公司不太可能放弃Android,但也许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即选择定制Android软件,使之更接近索尼体系,这可能对索尼和谷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所有权
这项交易还为索尼提供直接交叉许可协议,涵盖爱立信拥有的大量专利和技术,同时索尼还拥有了一系列移动手机专利。虽然索尼爱立信之前很可能已经在使用这些专利,上述协议不会给其移动业务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根据这些协议,索尼将可以更加轻松地在其他产品中集成这些技术,而无需达成复杂的许可协议。此外,索尼在当前盛行的移动专利竞争中也拥有了更多砝码。
欧洲厂商落魄
这项交易还反映出欧洲厂商近年来的落魄势头。两年前世界四大手机生产商还由欧洲和韩国平分秋色,其中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分别占据第一和第四位,而韩国三星和LG则分居第二和第三位。但时至今日,诺基亚市场占有率已是一落千丈,该公司为重振往日雄风而被迫与微软达成合作联盟。与此同时,苹果、中国中兴通讯、宏达电和RIM等公司都已相继实现超越,在智能手机领域更是领先一筹。欧洲是重要的手机消费市场,但欧洲厂商却未能赶上技术竞争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