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酒店辅业退出缓慢 国资委放弃“一刀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报自国资委独家获得消息,被看成央企辅业资产剥离的两大标志性事件,地产业务以及酒店业务的退出,目前都遭到较大阻力,推进缓慢。
与此同时,国资委在上述退出问题上的坚持也开始有了松动,未来央企酒店业务的退出将软化处理,房地产业务未来的退出也将以重组代替退出。
软化处理
进入2011年年尾,国资委对央企地产、宾馆酒店版块退出的态度正发生着悄然转变。
“在酒店业务板块的剥离方面,目前会有一些软化处理。”国资委相关官员透露,“就是不会再像以前要求的那么严格,以前我们是一刀切,凡是不以宾馆酒店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投资兴办的各类非主业宾馆酒店,我们都要求退出,现在会有所放松,而且已经开了口子。”
据悉,这个“口子”则是指被看成特例的中石油。此前业内一直被提及的是,中石油成为目前唯一一家试点暂不剥离非主业酒店业务的央企,并启动了酒店资产整合计划,正拟借助自身加油站优势开发连锁汽车旅馆。尽管酒店并非中石油的主业。
根据国资委目前的思路,未来类似中石油的试点将不止一家。“能不能做成,关键在于这种整合效率,能否解决员工的利益问题。”上述人士称。
而对于另一在辅业退出的标志性事件,非主业央企房地产业务的退出,上述国资委人士称,“未来央企需要剥离的房地产板块也将以重组的思路为主,退出的概念应该少提。”
“中央企业的业务领域非常宽,有专门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这方面有很大余地。如某企业的地产业务刚好符合另一企业的主业发展需要,双方可以采取收购、资产置换、相互持股,甚至产权无偿划转等方式进行重组。”上述人士称。
据悉,上述思路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领域的退出推进起来太难。“特别是酒店领域,比房地产行业推进起来更难。”上述国资委人士表示。
艰难的退出
一年前,作为央企酒店业退出接盘者之一的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下称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曾对媒体表示,到2010年年底,港中旅有可能接收大约20到30家央企剥离的酒店。
然而2010年底,港中旅甚至未能实现零的突破。直到今年8月,中国移动集团将所属重庆丽苑大酒店无偿划转给港中旅集团,港中旅接收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在吆喝数年后总算实现了零的突破。
张学武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应该能接收更多的酒店。国资委相关人士对此表示,重庆丽苑大酒店无偿划转情况相对比较特殊,不具有代表性。
张学武也坦言:“这项工作的推动主要在国资委,做起来的阻力太大,各方面的利益需要平衡。”
上述国资委人士表示,其实中央企业宾馆酒店退出的工作一直在做。“但推进起来难度的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央企酒店资产产权关系错综复杂;其次涉及到人员安置的问题;另外一些央企酒店的盈利也不错,企业本身舍不得放手。”他说。
据统计,央企旗下的宾馆企业不下2000家,其资产也高达上千亿元,几乎每家央企旗下均有宾馆酒店业务。
与此同时,央企房地产行业退出进展也较缓慢。“毕竟房地产行业现在还是朝阳行业,为企业利润贡献不小,企业主动剥离的意愿不强。”上述国资委官员表示。
句号难划
在央企房地产、宾馆酒店退出推进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去年8月底,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卸任,王勇接任。国资委开始正是从李荣融时代过渡到王勇时代。
央企宾馆酒店剥离,曾经一度李荣融时代国资委的重要任务之一。仅仅从最初的财务摸底、重组方案设计到改革启动,前后就耗去四年时间。
据悉,早在2007年,国资委就已经计划剥离重组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业务。
在2009年12月14日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曾明确提出力争3~5年内将央企的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
2010年1月25日,国资委企业改革局正式发出了上述通知。通知中规定,重组方向遵从合并同类项原则,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业务将通过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转让、市场转让等方式,重组到以宾馆酒店为主业的优势中央企业。
但此后,鲜有央企宾馆酒店业务剥离的声音传来。“王勇更加强调的是重组的质量,央企重组的速度明显放缓,这其中也必然包括酒店业的重组。”业内人士为此判断李荣融时代的这一要务或成为一项不能划上句号的改革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