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派索尼独行四屏之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十年姻缘,如今以分手收场。
10月27日,索尼与瑞典通信设备巨头爱立信达成协议,以10.5亿欧元(约合14.6亿美元)的现金买下爱立信所持有的50%的股份,从而实现全资控股。索尼预计收购爱立信所持有股份的交易将在2012年1月份完成,这离2001年成立索尼爱立信公司恰好整十年。并购后的公司将成为索尼旗下的子公司。
在索尼(中国)发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一份声明中称:考虑到手机产品的不断进化和一些变化对市场的影响,该交易是一个合理的战略步骤。
索尼董事长霍华德·斯金格说:“索尼今后将重新整合旗下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视四大产品部门,保持统一的战略步伐。”
同床异梦
事实上,没有共同语言的索尼和爱立信早就开始“同床异梦”的生活。
自爱立信手机业务剥离运营后,爱立信的重心已经转向整体的无线市场,其业务体系排名为:通信网络系统,专业电信服务,技术授权,企业系统和移动终端业务(拥有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50%的股份)。
爱立信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净销售额555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17%。合资公司(索爱)的每股收益为亏损0.6瑞典克朗。第三季度,扣除财务费用后的爱立信收入为59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3%。
业内人士普遍分析,随着索尼爱立信市场份额下滑,爱立信会抛弃负面资产投入,集中到通信大型机站设备上。
索尼爱立信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运营,当时整合了爱立信和索尼的手机部门,但这两个部门均未盈利。直到索爱推出Walkman手机和Cyber-shot手机后,其市场份额一跃成为继摩托罗拉、诺基亚之后全球第三大手机生产商。但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索尼爱立信的出货量急剧减少、亏损额增加,因此两家公司的内部矛盾也浮出水面。
2009年,市场曾一度有传闻称,在索尼爱立信内部,两个股东之间一直存在分歧,爱立信有意退出合资公司,从而专注于其擅长的通信设备领域。这一传闻被爱立信否认。
但因为飞利浦芯片厂火灾损失,营销不力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问题,爱立信在2010年宣布退出手机生产。将手机整机外包出去以此来降低成本。至此,爱立信只负责手机的设计、销售、推广、服务等环节。因此,两家拥有同样话语权的股东之间矛盾层出不穷。
立体模式
多年来,索尼电子消费产品之王的梦就从来没有中断过。事实上,索尼本身就是日本最擅长硬件的公司之一,但整合后的手机业务将和其他独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智能手机产品将承担整合索尼整个产品线的作用。
斯金格表示,交易完成后索尼会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等产品进行整合,“四屏”战略将更加完善。
除去智能手机业务,索尼在其他三项业务中的表现也不容乐观,从现在的市场排名来看,索尼都无法拔得头筹。而且近几年消费电子产品的低迷,创新的机会已经不大。
“智能手机是近几年和未来几年的热点,这就预示着再发展的机遇。索尼当然不愿意放弃这次再造索尼的机会。”赛迪顾问分析师刘元说。
索尼公司认为的“四屏”战略并不只意味着四种设备,而是把这些设备作为渠道,整合内容资源,来推广索尼旗下的娱乐帝国,以获得最大利润。
不过,整合四屏对于索尼来说也并非易事。目前为止,索尼的产品设备还相对独立,索尼所拥有的巨大视频、音乐及游戏内容暂时还无法在设备间共享,所以,建立统一的平台才是索尼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据悉,该项交易将为索尼带来5项与手机技术相关的重要专利,显然,索尼也会在关键时刻打出专利牌遏制竞争对手。
在智能手机转型时,索尼爱立信错过了最好的时候。而苹果、谷歌阵营、韩系手机、诺基亚等巨头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固化,索爱翻身并非易事。
业内人士分析,索尼或许回归到正宗的日系手机阵型中来。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日系手机异军突起,以索尼、夏普为代表并在亚洲占据不菲的市场份额。但在智能手机战役上,还是败下阵来。
但现如今韩派手机却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中唯一具有区域属性的团体。这显然给了索尼一定的实例参考。“日系手机当年是集体沦落,如今也可依靠整体崛起进行再次回归。”刘元说。
如今,摆在索尼面前的有三大问题:一是风格,原索尼爱立信的风格更加欧美化,如果进行明显的日系风格改造,转型代价和市场接受风险都太高。二是定位,以现在索爱的市场定价来看,属于中等偏低层面,但这个级别的竞争较为激烈,摩托罗拉、诺基亚都在中低端市场有着极强的覆盖率。三是发展模式,随着终端利润减少,索尼是否会像索爱一样延续制造外包?但如果不走外包途径,索尼就还需继续投入生产成本。
不过,索爱手机也有自己明显的标签,其娱乐功能化手机是其当年扭亏为盈的法宝。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分析师迪拉·维基表示:“内容是索尼实现同安卓手机厂商差异化的利器。至少内容能够助力它成为一家有实力的竞争对手。”
互联网的正版内容版权规定已经开始实施,各家视频网站争相恐后花天价采购内容,这一趋势也将势必进入移动互联网,而索尼手握大把版权,相信这会是其未来潜在的巨额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