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手机浏览器营销三大噱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月31日消息(行之)随着移动互联网竞争越发的白热化,手机浏览器作为上网入口其重要性也愈加的不可忽视,市场的争夺也更加激烈。
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历史首次超越个人电脑出货量,这对移动互联网来说无疑是快速发展的又一大促力。
然而,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中国市场,巧妙的市场宣传手段,显然比过硬的技术要有效得多。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和趁火打劫的文字游戏。
下面为大家揭秘手机浏览器最不靠谱的三大噱头。
开源内核加“壳” 称自己研发
访问速度、流量使用都是影响手机浏览器体验的关键。而决定手机浏览器速度与耗流量的关键技术就是“内核”。
是否有自主研发的“内核”,是浏览器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但是一些第三方浏览器厂商只是在开源内核的基础上进行“2次加工”——加上自家的产品UI,明明是“套壳”却打着自主研发的招牌。
良好的跨平台性能,是一个“真”内核浏览器所必须具备的。
据了解,目前宣布有自主内核的企业能完成跨平台运行的有欧朋和UC。
肆意炒作云技术 欺骗用户
自2010年起,“云技术”就已经被炒得火热,2011年更是全国开花。移动互联网也可谓是风起“云”涌。
到底什么是云技术呢?
“云”领域的权威人士、IBM中国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毛新生表示,真正的“云”应用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具有非常灵活的动态资源池;二是拥有标准化的互联网法访问接口;三是可以按用户的需要来提供使用量。
现在能满足这三个要求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客观的讲一些技术实力强劲的企业通过“云’技术做一些压缩处理还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应用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安全问题也难以解决。
在美国,以安全问题为由,延缓了云计划的推广和普及。
公布虚假市场数据 混淆视听
竞争激烈的同时,也有手机浏览器厂商开始不择手段的宣传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UQ大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腾讯给UC的合作伙伴发送一封名为“浏览器市场最新的数据报告——QQ浏览器全面稳居第一”的邮件,称目前QQ手机浏览器市场占有率为27%。俞永福怒称,此数据更多的包含了腾讯的其他无线业务,绝非手机浏览器市场数据。
同时,各种版本的统计数字让人常常觉得这些企业的用户数量呈排山倒海之势,但是这些数字从某种程度来讲,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分析机构易观国际对用户数量的定义如下:
1.用户数(累计用户数),指通过手机预装或下载的总体数量;
2.注册用户数(激活用户数),通过预装或下载获得客户端使用过一次以上的用户;
3.月活跃用户(季活跃用户),通过预装或者下载,当月(季度)登陆一次以上的用户(1次以上不做重复计算)。
企业在宣传的时候,往往爱用一些大而重的用户数量来彰显其品牌实力,但稳定且不断上升的活跃用户数才是说明产品获得用户认可的最好说明,却鲜见企业用活跃用户数量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