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IPv6应抓紧出台后续政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1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会议指出,2013年年底前,开展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将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与第6版主流业务互通。
该决定掀起了一场IPv6热潮,金融市场率先响应。受国家利好政策影响,汇源通信、高鸿股份、新太科技、杰赛科技和紫光股份等公司股票持续上涨,并陆续出现涨停。
多家股市分析机构认为政策受益板块将得到资金的持续关注,因中兴通讯、烽火科技、紫光股份可提供支持IPv6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建议增持。
应抓紧出台后续政策
相对于热情高涨的金融业,通信业内对于此政策的反应要冷静得多。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专家委主任邬贺铨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NGI专家委很早就向国家提交过关于IPv6发展规划的建议,此时出台政策其实已经落后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回溯2011年2月,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就已经宣布全球最后一批IPv4地址池分配完毕。到了2011年4月,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又宣布亚太地区IPv4地址资源仅剩下最后一组,至此,亚太地区众多网络运营商将再没有机会得到新的IPv4地址。
而另一方面,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概念的提出,IP地址的需求量明显上涨,可能每一个用户都需求10个甚至20个地址,地址短缺问题非常严重,解决地址问题势在必行。
IPv6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地址问题而被提出的,2128个浩瀚的IP地址,号称可以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分配一个地址。然而,IPv6并没有因为地址需求而迅速发展。10多年来,受限于技术、市场、产业、政策等种种因素,IPv6始终停留在教育、科研领域中,并没有涉足大众互联网。
对于此次国务院出台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规划,邬贺铨认为:“应抓紧出台后续的政策,考虑到政策的市场导向性,国家应尽快明确IPv6发展的准确时间表,为互联网发展做出指引。”
据悉,CNGI已经给发改委提出后续规划的建议:希望国家建设IPv6的示范工程,比如开展产业化项目,以推进产品、技术等产业链的成熟;建设IPv6试验网,开发IPv6业务等。并且希望教育、科技、机关等政府网站能明确向IPv6迁移的时间,给我国互联网ICP企业做出指引。
可以看出,CNGI的建议吸取了一些国际经验,美国已经规定,2012年9月,所有政府机构网站和ISP必须提供IPv6服务,支持纯IPv6访问;欧洲议会也早已规定TOP100网站必须采用IPv6协议;日本的所有ISP都已参与到“IPv6行动计划”。
邬贺铨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在推动向IPv6的过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需要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IPv6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发展。”
四六互通成关键
“如果说IPv6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当初设计时太过于理想,没有考虑与IPv4的兼容,导致了十多年来并没有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网络的价值在于联网用户的数量,不解决IPv4和IPv6的互联互通问题,不可能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向记者介绍,随着将来IPv6的普及、业务迁移的发展,IPv4与IPv6的业务互通问题则会越来越明显。
为了应对过渡问题,IETF已开发出三种机制:双栈、隧道和翻译。双栈和隧道在网络层面解决IPv4与IPv6共存的问题,翻译机制则在业务层面解决业务之间的互通问题。目前业内也开发多种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如:双栈+NAT44、DS-Lite、6RD、NAT64等。
李星表示:“清华大学在CNGI中与其他建设方有区别地建设了一张纯IPv6的网站——CERNET2,其他中电信、中联通、中移动等建设的CNGI全部采用的双栈系统。”通过这张纯IPv6网络,李星发现:双栈、隧道、翻译这三种力求实现IPv6与IPv4互通的技术实际上是失败的,无法实现四六之间的真正互通。
2007年,李星教授领导的研究组首次提出了基于运营商地址前缀、无状态翻译技术(IVI),并在IETF提出12项RFC,目前已经通过4项。李星表示:“无状态的翻译技术(IVI)是我们认为有最有希望能解决IPv4与IPv6互联互通的技术”。目前IVI技术已经在CNGi-CERNET2逐步推广,并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上进行试验。
不过,IVI显然还没有一统江湖,包括厂商、运营商、CNGI专家等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不会出现唯一的过渡技术,针对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过渡技术是最佳选择。”
然而多种选择往往也意味着没有最好的选择,李星总结近十年来IPv6的过渡技术为:“根本不成熟。”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也分析了IPv6的形式:“对于运营商来说,IPv6的过渡技术是目前最急于成熟的,无论是过渡技术的研究还是规范的标准以及能够真正商用的设备、实现网络的管理,都需要进一步推进,并逐步产业化。”
破局IPv6死循环
而造成IPv6蹉跎岁月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推动力。一直以来业内都希望能找到IPv6杀手级应用,然而至今即便是CERNET2也没有出现这种应用,大部分CERNET2的IPv6用户访问的还是IPv4的内容,IPv6还没有出现、也可能不会出现杀手级应用。
从IPv4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当上网终端和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产业将进入良性发展。对此,思科中国专家徐建锋表示,从历史来看,中国IPv4进入良性发展期,活跃商用用户和终端规模大概是300万,这个规模足以吸引内容提供商ICP前来淘金。由于已经有了IPv4网络,IPv6的良性发展起点估计为800万左右,这个规模用户群将足够吸引ICP前来淘金,而目前我国只有几百万IPv6用户,几乎全部集中于科研、教育领域。
因此,如何在1-2年内,培养800万IPv6的用户成为关键问题。运营商人士形容自身的困局:“我们建设了双栈、发展了IPv6的用户,但需要给用户列一个名单:哪些网站可以上,哪些不可以。”
不过腾讯公司网络平台副总经理侯金刚表示:“ICP、ISP也很纠结,未来IPv6的用户有多少、能带来多少流量?几年内,这些数字都无法预测,腾讯很难为这些不确定的未来埋单。”[!--empirenews.page--]
面对这种“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死循环,业内专家认为,要改变IPv6困局,需要产业链各方协同合作,首先网络运营商需要尽快将现有网络完成IPv6改造,至少让用户和内容提供商具备接入IPv6的条件;同时引导内容提供商尽快提供IPv6业务,让用户可以通过IPv6访问到业务;如果从资费上对最终用户、内容提供商使用IPv6有一定优惠的话,IPv6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
而从目前局势分析,李星认为:“其实结症还是互联互通的问题,如果IPv4和IPv6可以互联互通,那就能够打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死循环。总结来说IPv6杀手级应用就是与IPv4互联互通。”
■链接
IPv6的那些挑战
1、IPv6目前只有30多个RFC,标准还不够成熟
2、过渡技术混乱,需要合适的可扩展的IPv6/IPv4过渡技术
3、支持互通的产品还不够成熟
4、ICP缺乏积极性
5、运营商在IPv6或者是NAT私有地址之间仍未作出抉择
6、新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可能导致后IP或非IP,走IPv6或成权宜之计
7、IPv6下庞大的地址空间会给网络访问控制和入侵检测带来挑战
8、未看到IPv6的杀手级应用
IPv6的发展历程
·1992年IETF成立了IPng工作组
·1994年IPng工作组提出了下一代IP网络协议(IPv6)的推荐版本
·1995年IPng工作组完成IPv6的协议文本
·1996年IETF发起成立全球IPv6试验床6bone
·1998年CERNET加入6bone
·1999年成了了IPv6论坛,开始分配Pv6地址,确立IPv6的标准草案
·2001年多数主机操作系统WindowsXP,linux,Solaris开始支持IPv6
·2003年多数主流厂商基本退出IPv6网络产品
·2003年中国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2009年中国电信在湖南、江苏启动下一代互联网试点
·2010年中国电信与清华大学成立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
·2011年6月8日世界首个IPv6日
·2011年12月23日国务院出台下一代互联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