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国内外成熟度一致 二阶段试验初期主打5+3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前,首次参加美国CES展的TD联盟展团高调亮出TD-LTE国际化产业链和全球市场拓展的最新进展,获得北美等海外政府通信监管机构和运营机构对TD-LTE的新一轮关注。
在国内,TD-LTE规模试验正式进入以3GPP R9系统设备和支持TD-LTE /TD-SCDMA的多模终端为主要测试对象的第二阶段,除了新增的4个试点城市,其余每个城市的网络建设规模更将进一步扩展,并带来更大的网络投资力度。
对于TD-LTE的国际化进程以及国内试验的关键问题,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与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内国外:TD-LTE成熟度基本一致
《通信世界周刊》:日前TD联盟携手产业链在CES展上重点展出TD-LTE,这也是TD-LTE产业链首次亮相于消费电子类展会,是否意味着TD-LTE在融合型消费终端上也将投入精力挖掘更多的机遇?
杨骅:此次TD产业联盟参与美国CES展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个移动互联应用激发网络带宽越来越宽,应用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通信终端与消费电子终端融合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要想未来通信终端有更好的应用,通信产业链就要与消费电子找到融合点;二是鉴于北美地区TD-LTE未来发展以三类运营模式为主(WiMAX向TD-LTE演进,FDD和TDD双模发展LTE,TD-LTE单独走向市场),因北美是WiMAX的主营地,WiMAX运营商正在权衡技术利弊以便于更合理地向4G过渡,所以TD产业联盟此次向北美运营商和厂商重点展出了TD-LTE产业链整体成熟状况,为未来TD-LTE在北美地区发展奠定一个基础。
今年,在国际上将有更多的运营商来试用商用TD-LTE,这是毋庸置疑的。
《通信世界周刊》:目前已建设或开通TD-LTE服务的国际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又有哪些?
杨骅:包括日本新开通的试商用网络在内,TD-LTE全球已有多个商用网,但其主要风向标还是在中国。尽管国内TD-LTE还处于规模试验阶段,但和国际运营商的TD-LTE发展策略、网络规模发展都有相似性,只是商用概念不同,市场策略不同。
无论是日本软银、中国移动还是沙特运营商等已开展TD-LTE试验和试商用的运营商,所面临的产业现状与成熟度基本一致,网络覆盖、连续覆盖与切换等都已达到预期要求,总体特征都是热点区域的覆盖比较好,但连续性覆盖还不足。在发展初期,大规模连续城区覆盖还没有太大意义。
终端方面,还是以数据卡为主,手机终端还处于刚刚进网、试验的阶段,这也和FDD LTE初期发展规律相当。
直面站址与频率问题
《通信世界周刊》:今年开始的TD-LTE第二阶段试验将主要针对R9版本的设备与多模终端开展测试。据您了解,支持R9标准TD-LTE设备和终端分别成熟度如何?似乎推出支持R9版本的芯片厂家目前还并不多。
杨骅:设备与终端的成熟度还要通过实际检验来评价,经过室内测试和外场测试后,具备条件的设备和终端才能进入试点城市。
目前系统设备的测试较为顺利,没有遇到大的问题,R9版本带来的更多是波束赋形等功能,可提高小区系统容量。R9终端在外场小规模试验效果是不错的,现在进入到试点城市,已陆续开始进行路测、连续切换、容量等测试。
此前计划是4家设备厂商、2家芯片厂商通过R9测试,即可进入TD-LTE第二阶段的规模试验,而实际情况是5家设备商和3家芯片商具备了二阶段试验条件,比预期好。
可以预计,今年上半年会有较多的多模终端进入规模试验,TD-LTE/TD-SCDMA/GSM三模终端将成主流。
《通信世界周刊》:从第一阶段的试验总结来看,目前各地TD-LTE网络建设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完善?网络规划与实际建设的差异点主要包括哪些?
杨骅:现实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站址协调依然困难,运营商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措施,比如站址和天线隔离、天线伪装等。行业内和行业外对射频设备的理解差异较大,其实基站数字化以后功率已经大大降低,而且射频辐射强度和距离是反比的,基站距离越远,信号强度越低,手机发射功率就会越大,但这个常识公众很难理解,对于建网中的基站选点和天线架设等鲜有配合。
二是TD-LTE产业链正在试验中摸索大规模布网的问题,其采用的2.6GHz频段在热点地区布网问题不大,但是在偏远地区就会导致基站数量增加而建网成本升高,否则覆盖距离就下降等问题,而且目前还没有正式划分给TD-LTE的频谱。在未来组建TD-LTE大网的目标下,如果我国的频率规划能够尽早出台,从高段频率到低段频率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产业链尤其是终端企业既可以及早以此规划为依据做产品准备,又可以借此推进TDD全球化和国际上频率问题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