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发布E5处理器 四大特征全面革新IT架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3月7日晚间消息 为应对云中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创下多项新纪录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1600产品家族。
这些全新处理器具备领先的性能、最佳的数据中心性能功耗比、突破性的I/O创新技术和可信赖的硬件级安全特性,能够支持IT进行高效扩展。它们不仅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最佳选择,同时还能够为全球领先厂商推出的下一代存储和通信系统带来强劲助力。
到2015年,预计全球互联设备的数量将会超过150亿台,联网用户数量将会超过30亿。同时,预计全球数据中心IP流量也将以每年33%的幅度持续增长,2015年时将达到每年4.8ZB,是2011年的三倍以上。届时,每个联网用户每天将会生成超过4GB的数据流量。这使得每年要保存的数据量将会以近50%的幅度增长。为满足这一数据增长的需要,到2015年,全球云服务器的总量将是现在的三倍以上。
图为英特尔架构事业部副总裁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事业部总经理Boyd Davis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与互联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Diane M. Bryant)表示:“云计算和互联设备数量的增长不断改变着企业能够从IT产品和服务中受益的方式。为了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这些创新,IT产业必须满足企业对高效、安全、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前所未有的需求。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产品家族致力于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为计算、存储和网络带来无与伦比的、平衡的性能,将能够全面解决上述挑战。”
性能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产品家族的每个处理器最多可集成8个内核,并能够支持多达768GB的系统内存,与上一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5600产品家族相比,性能可提升高达80%。此外,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还支持英特尔高级矢量扩展指令集 (IntelAVX),可将财务分析、媒体内容制作和高性能计算等计算密集型应用的性能提高多达两倍。
诸如英特尔睿频加速2.0技术,英特尔超线程(HT)技术和英特尔虚拟化技术等其它内建技术可支持IT部门灵活、动态地提升其基础设施的性能。这些性能提升技术已帮助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家族创下了15项10全新双路x86架构服务器世界纪录。
功耗
现代数据中心不仅需要提高其原始性能,还必须有效降低功耗和运营成本。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产品家族延续了英特尔不断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的承诺。其在SPECpower_ssj2008上取得的能效得分比上一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5600产品家族高出50%之多。
这些处理器支持英特尔节点管理器和英特尔数据中心管理器等工具来监视和控制功耗;这些工具能够向系统管理控制台提供实时、精确的功耗和热量数据。此外,英特尔的领先性能还能够支持IT经理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优化软件许可和资金成本。
交互
面对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严峻挑战,系统不仅需要改进计算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能够更快向数据饥渴型应用提供数据的能力,并加大数据中心的带宽。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产品家族采用了英特尔集成I/O(英特尔IIO)和英特尔数据直接I/O(英特尔DDIO)技术,可全面满足这些需求。英特尔DDIO技术能够支持英特尔以太网控制器和适配器将I/O流量直接传输至处理器高速缓存,减少将其传输到系统内存的过程,从而降低功耗和I/O延迟。
此外,该处理器家族还是第一款直接在微处理器中集成支持PCI Express 3.0标准的I/O控制器的服务器处理器。与前一代产品相比,这一集成功能可使延迟降低高达30%11,而且它与PCI Express 3.0的组合还能提供超过三倍的吞吐率。高性能处理能力、英特尔集成I/O以及诸多高级存储特性(如PCIe非透明桥接和异步DRAM 刷新等)还使得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产品家族成为了存储和通信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
由于服务器虚拟化和数据与存储网络的整合所产生的大量带宽需求,万兆位以太网(10GbE)部署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2011年,相关适配器端口每季度出货量均超过百万13。今天,英特尔宣布推出英特尔以太网控制器X540,彰显了其通过降低实施成本来推动万兆位以太网进入主流市场的承诺。作为业内首款单芯片10GBASE-T解决方案,该款控制器提供了低成本、低功耗的板载局域网(LOM)功能,并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增添了对灵活I/O虚拟化和统一网络的支持。
安全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1600产品家族的推出,再次印证了英特尔致力于为数据中心提供安全硬件基石的坚定承诺。 其一系列内置的安全特性可以与领先的合作伙伴的软件应用相结合,帮助企业IT技术人员保护他们的数据中心免受攻击,同时满足其客户的需求。
从今天开始,全球各地的系统制造商将陆续推出数百种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产品家族的平台。这些制造商包括宏基、Appro、华硕、Bull、思科、戴尔、富士通、惠普、日立、华为、IBM、浪潮、联想、NEC、甲骨文、广达、SGI、曙光、超微和Unisy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