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开放平台全部上线 运营商角力开发者平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三大运营商的平台策略有不同的实现路径。而所谓开放平台或者能力开放,恐怕仍不过是一种“更高级的封闭”,目的都是为了形成新的控制力和竞争优势。
随着三大运营商开放平台战略陆续曝光,一场争夺开发者的平台之争已经打响。
日前,中国电信天翼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至此,加上中国移动以MM和飞信+为核心的开放平台、中国联通WO+开放体系,三大运营商开放平台全部上线。
在“开放”的口号下,三大运营商的平台策略有不同的实现路径。业内专家指出,所谓开放平台或者能力开放,并非新生事物,其本质不过是一种“更高级的封闭”,目的都是为了形成新的控制力和竞争优势。
旧瓶装新酒
一个普遍的观念是,国内开放平台首先从开放的互联网公司兴起,比如早期百度、腾讯,后又有人人网、淘宝网等加入,电信运营商不过是跟随者。不过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电信运营商非但不是跟随者,反而是国内首创者。
“运营商早期的SP/CP当时也被称为创新式开放。运营商开放短信通道、彩信通道以及计费能力等供第三方开发者使用,第三方提供增值业务给消费者。”该专家表示,本质上和现在的开放概念并无不同,只是现在的开放平台体系更为完善,内容更多样,并且在移动互联网的大势下,运营商把开放平台上升至战略转型的高度,这是最重要的区别。
据艾瑞公司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3.38亿,预计2012年将达4.11亿;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预计今年年底达到976.2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正逐渐演变为基于开发者和消费者的双边市场,开发模式演变为快速实现创意产品并精确地将其推向目标受众,从市场获得反馈进而升级迭代。因此快速细分目标用户、低成本有效推广、精细化运营统计分析、完善的基础开发支撑服务成为开发者最主要的四大需求。
这一需求背景使得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启动平台战略,开放合作成为主流。数据显示,业界互联网开放平台超过40家,个人开发者、小开发团队、企业开发者平均使用过2.38个开放平台。
不甘被管道化的电信运营商,仍然希望在新的产业生态中占据主导地位。天翼空间总经理蓝青认为,运营商受用户信任、规模化经营以及与第三方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三点特质,决定了运营开放平台是传统优势的自然延伸。
思路殊途
三大运营商启动开放平台战略,在具体运营思路上并不一致。
据了解,新上线的中国电信天翼开放平台架构分为两层,上层服务于开发者,实现对API的封装发布和统计调用分析,帮助开发者了解能力接口,获取应用运营所需要的各项数据;下层平台服务于能力提供方,采用分布式设置,一方面汇聚中国电信内部资源,另一方面方便互联网能力挂载至天翼开放平台。
中国移动的开放平台则以“MM云”和“飞信+”为双入口,“MM云”服务开发者,“飞信+”面向消费者,通过聚合九大产品基地的内容和能力,提供移动互联网产品。其中,“MM云”可向合作伙伴提供开放能力池、终端池、操作系统池等;“飞信+”包含了飞信开放平台、融合社区、彩云和飞聊四个部分。
中国联通“WO+开放体系”由产品聚合能力、能力共享、渠道能力、智能管道四部分组成。
独立电信分析师侯宏指出,从天翼开放平台架构看,电信的“开放”不仅仅是OUT的概念,而是I/O并举——开放能力出去,引进能力进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所牛丹阳认为,中国移动在业务与应用的开发上更多倾向于依靠自身实力;而处于跟随地位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倾向于与目前各领域的互联网巨头进行强强联合,通过业务能力开放增强自身实力。
某参与运营商开放平台建设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能力开放平台和开发平台的最大差异是,开放平台把核心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给资源互补的合作伙伴。
“移动的思路介于开放平台和开发平台之间,目的仍是服务于自身;联通比较笼统,看不太清晰;电信的做法最接近开放的本意。”该人士表示。
如何笼络开发者?
蓝青认为,随着平台的建立,未来的商业模式会从单边收费向双边收费转变,开发者、零售商、广告商,可能都会贡献收入。但质疑者称,倘若平台没有开发者使用,商业模式就无从谈起。所以问题的核心变成运营商的开放平台如何笼络开发者?
事实上互联网人士普遍认为,电信运营商自诩的核心能力比如短信、定位、代收费等能力,没有一个是不能被其他更低成本能力取代的,并不具备排他性。比如运营商依靠基站可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但GPS也同样可以获取位置信息,而且更加精确。
所以,摆在运营商面前的当务之急是让开发者知道并吸引他们使用开放平台。这一点运营商很清楚,他们也开始通过举办开发者大赛、和知名终端厂商合作等方式,俘获开发者“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