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中国企业走出去是经济发展规律非政府号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8月22日,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在香港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高级顾问赵启正在第二场主题为“发挥港澳台侨海外华人作用,促进中国海外投资”的论坛上发言,他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政府的号召,是经济发展规律。走出去有三大动力势不可当:一是从国家层面讲有足够的外汇,如果我们不走出去,这个外汇的存量就在贬值;二是国内的市场和国内的资源遇到瓶颈,我们要依靠国外的资源和国外的市场。走出去以后可以回避原产地,可以回避运输和它的进口税;三是一些大的企业有吸引国际智慧、国际管理经验、国际专利的欲望,通过合资可以提升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下是发言全文:
谢谢主持人,今天下午这个论题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一个核心的论题。大概有这样几个子题目,一个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它绝不是一个政治号召,它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规律。二是走出去我们有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很多,也有签了合同以后运行中失败的,我们要分析一下原因。三是我们如何克服,如何改善我们对外投资的成果。
我先抛砖引玉,我先讲这三个题目中的一部分,把玉先引出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以往集中精力是招商引资,今天走出去了,这不是一个异动,也不是政府的号召,政府当然是支持的。我觉得我们走出去的动力势不可当,大概有三个。从国家层面讲有足够的外汇,并且不太会使用,如果我们不走出去,这个外汇的存量就在贬值。或者说你不用用它就得增加人民币的印刷设备,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利的,我们应该把这些外汇在国外投资中积极的使用。我们技术储备和国内人才的储备和三十年前也不可同日向比,和国际相比和香港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和三十年前比我们有长足的进步。
二是国内的市场和国内的资源遇到瓶颈,我们要依靠国外的资源和国外的市场。走出去以后可以回避原产地,可以回避运输和它的进口税。
三是一些大的企业有吸引国际智慧、国际管理经验、国际专利的欲望,通过合资可以提升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
我想这是三大动力势不可当,但是我们中国企业家非常习惯和熟悉招商引资,外国的投资者来了政府欢迎、领导握手,还登报,还敲锣打鼓,还有优惠条件。我们走出去外国人也会敲锣打鼓,至少交响乐管弦乐欢迎欢迎,结果去了没有,去了以后受到某些冷遇。我们企业家很伤心,怎么不一样呢?就是不一样。是文化差异、制度差异、是人家对我们的警惕性。
非经济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刚才主持人说的,华为那么好,出去很困难。在印度华为又便宜又好,印度的通讯公司要,政府说不要。华为做了很好的公告,请第三国的工程师检查我们设备有没有间谍的后门?我们可以给图纸,见效了。但是到了美国又不行了,澳大利亚不放心,他们可能会做间谍,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总裁当过兵,这个有点无理取闹。
我们企业走出去,我们的企业变成跨国企业了,要有跨国的本领,除了懂得对方的税法、懂得对方的社会一般法律之外,要善于和外国社会打交道,即对外国公众说法。老的外交是政府出钱对外国说法,如CCTV的News频道,这是政府的外交。企业家走出去为了本企业要说服对方的公众,这也叫公共外交。
企业的形象与国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企业的品牌、企业的作为是与国家连在一起的。我的左脸是索尼,右脸是日立,用当地的职工,当地的福利事业我要参与,所以企业走出去比外资走进来我们面临的是新的课题。在香港对方的经验与内地企业要疯狂,香港和内地的联合出现一个新的课题,即是企业走出去,如何与外国社会打交道,我抱有巨大的希望,先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