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美国“安全”调查 华为中兴威胁了谁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9月13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听证会,针对所谓“中国通信公司给美国带来国家安全威胁”进行调查,质询中方中兴等公司有所谓的“间谍” 嫌疑。
中兴公司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中国第二大、世界第五大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商,产品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手机)三大系列,目前已在全球设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产品涉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不是中国通信公司第一次受到“安全违禁”质疑。2010年,美国因担心“中兴和华为与中国军方关系密切”,损害美国国家安全,使中兴等公司无缘竞标美国电信运营商斯普林特公司的一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去年8月,中兴通讯寻求向美国电信运营商出售设备,也因政治干预而流产。
不久前的听证会上,中兴北美及欧洲业务高级副总裁朱进云列席了会议,他在现场回应说:作为独立运营商,中兴公司没有任何政府背景,也绝不会协助网络攻击或从事经济间谍活动。希望美国政府和全世界在关注这个问题的同时,应更多地提出建设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朱进云提议,各国政府可以考虑由各方信任的第三方机构介入,从研究开发、代码审查、认证以及持续监控等方面来解决安全顾虑。
中兴公司此前还声明:“中兴是中国电信领域最独立、透明且具有全球视野的上市公司。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兴都与硅谷的跨国科技巨头非常相似。”在接受“安全威胁评估”过程中,中兴公司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提交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详实回应。
在印度,以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也碰到了类似情况。2009年5月,印度情报局与国防部以国家安全利益为由,反对国营电信公司使用中国华为和中兴通讯公司的通讯设备,并着手调查中国企业参与印度一项高达60亿美元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网络工程招标案。
去年6月13日,中兴公司与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外国公司角逐印度最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BSNL项目价值48亿美元的大额设备招标项目,却被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局以“安全原因”为由,拒绝了中兴进入印度电信设备批发市场的申请。
实际上,中兴公司从2006年就开始在印度无线网络领域提供服务,事实证明,产品的安全性能没有问题。印度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国中兴等公司的设备与西方厂家的设备根本架构是一样的,都经过了严格的技术测试。
印度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长曾说:如果印度的通信网络用户人数达到1.5亿,那么,我们就不能完全依靠进口设备……我们需要在我们的国家制造设备。如果说短时间内还无法拒绝欧美巨头,那么拒绝中国则是印度电信战略的必然之选了。这番话道破了天机“安全因素”多半是借口,保护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才是“不能说的秘密”。
而对于美国的相关部门来说,近年来指控华为、中兴的声调一浪高过一浪,但却没有可以充分证明这些指控的确凿证据。
美国国防部2011年《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认为:中国国防工业的某些领域通过民用经济融入全球的生产与研发链,从而取得了进步。尤其是中兴、华为等一些信息技术公司,与中国军队还保持着密切联系。
2012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又老调重弹:随着信息技术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快,中兴、华为和大唐等与中国政府和军队有关的企业模糊了商业与政府、军队的界限,对防止这些技术流向中国军方构成了挑战。
甚至有美国舆论断言,以中兴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进军美国,是为了获取其先进技术,以用于中国军队的发展。中国中兴等公司有意或无意向美国提供“有陷阱的技术”,在其设备或软件中留下了可侵入美国电信系统的“后门”,危及到美国的国防与经济安全。
这种“断言”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所说的“后门”,正是其针对他国展开网络攻击所用的招数。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瘫痪、2009年伊朗发生重大核安全事故都是活生生的例证。
美方如此处心积虑“防范”中兴、华为等通讯企业,带有浓厚的冷战思维。因此,中兴等中国公司业务的迅速成长,及其对美、印等国电子技术市场的成功占领所引发的反弹,不排除是美、印等国对华防御和竞争的心态所致。
也许,《经济学人》杂志中一篇相关文章的判断值得一提:如果说华为等中国公司对西方国家有什么威胁的话,那真正的威胁不是别的,正是华为在同西方本土企业竞争时已经开始在创新方面领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