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赵梓森:光纤通信发展较快 呼唤创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9月20日消息(刘定洲)“2012宽带中国高峰论坛”今日在中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发表主题演讲,从传输、光纤、器件与产业发展等角度,与业界分享世界光纤通信技术的新进展。
赵梓森指出,在传输系统中,今年已经能够做到102.3Tb/s,传输距离为240KM,相比去年的101T,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现场最高水平试验传输则可以达到21.7Tb/s传输1503KM距离,采用光放大和拉曼放大等技术。而无中继传输达到468KM,传输64个波长,传输带宽达64×43Gb/s,能够很好的用于海底光缆通信和较偏远地区的通信。
在中国的100Gb/s系统工程中,中兴能够实现320KM距离的30Tbs/s传输,华为也做了400G DWDM的现场演示,号称是业界首个400G DWDM传输系统,可以实现1000公里的无电中继传输。烽火科技则实现了80KM的30.7Tb/s传输试验,并在2010年建成了从南京到武汉的国内最大容量的96×40G的商用系统。
光纤方面,中国光纤产能达14000万芯公里,光缆产能为621万公里。但光纤预制棒仍然对进口依赖较大,目前进口的预制棒为54.6%。国内光纤预制棒产能已经上来了,但还没有完全释放,大部分依然需要进口。光纤产能虽然高,但中国对光纤的需求也同样较大,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使用光纤最多的国家。另外,对于现在国内在多芯光纤方面的研究,而且已经用三芯光纤传输了4300公里,赵梓森并不主张研究和采用多芯光纤,认为多芯光纤由于在光纤对接精度方面存在不能解决的麻烦,没有实用意义。
在器件发展上,中国激光器能够生产2.5G产品,10G也勉强可以,部分材料设备还需要向国外采购。光电探测器还做的比较好。而高端的器件大多采用进口芯片制造封装,包括光收发模块、光开关、薄膜滤波器、连接器、隔离器和EDFA、Raman放大器和AWG等器件。模块方面,ROADM模块、高速外调制器,DWDM激光器和可调激光器等产品需要向国外采购,总体来说,中国光器件发展良好,但离国外先进技术仍有较大距离。集成电路方面,中国2009年出口233亿美元,2010年销售1424亿人民币,总体来说表现还不错。
赵梓森在演讲中还介绍了世界FTTH的发展状况,目前日本FTTH用户达2100万,已经超过ADSL用户数,韩国的普及率最高,美国也有较大发展,但由于住房较为分散等原因,光纤到户发展相对较慢。中国发展很快,建网方面现在EPON主要用于老城区,并从FTTB升级到FTTH,城市新建区域主要采用GPON,农村则采用FTTN。
最后,赵梓森还介绍了几个有趣的创新产品,以此为例,呼唤中国加快推进创新的步伐。他表示,中国目前每年要向国外交5000亿元专利费,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人类的进步来源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