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遭排挤背后的“力量博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个公民,受到法庭指责时,该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
华为也许很难找到快速有效的办法,美国国会一个“有可能”的理由,牵扯到动机问题,着实不好去辩解。
但在此关头,华为已表现得足够强硬:“毫无根据地声称华为容易遭受网络攻击,这是无视技术和商业现实的行为,不顾后果地损害美国就业和创新,无助于保护其国家安全,这应该被视为危险的政治干预,不利于旨在解决全球和行业网络安全挑战的合法的公众或个人行动。”
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华为成了美国大选的“牺牲品”。这并非没有根据,华为已成为美国大选两个候选人不离嘴的关键词。奥巴马指责罗姆尼在贝恩资本工作时曾试图帮助华为收购3COM,奥巴马竞选阵营甚至抛出了一条针对罗姆尼和华为曾有过合作关系的竞选广告,罗姆尼不得不赶紧撇清和华为的干系。
事件演进至此,各种“阴谋论”的诞生势在必然,其已脱离商业范畴,开始被加入各种外界因素。
翻阅美国的“调查史”,这一幕像极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日本电子业的调查。“花园广场协议”、“半导体贸易总协定”……几乎让日本电子巨头们倒退了几年。很显然,美国在保护所谓的“战略性行业”上是不遗余力的。
此次,美国政府设置政治和国家安全壁垒为思科赢得垄断优势。过去五年,思科路由器市场份额从66%降至55%,交换机市场份额下跌2%至67%。尽管有下滑,但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政策保护,思科不可能保持如此惊人的份额。
不过,美国金融咨询公司Trefis撰文称,思科越来越感受到来自中国华为的市场压力。最近几年,华为在国际路由器市场上迅速扩张,尽管仍不是思科的主要对手,但不断增长的份额却对思科长期以来在路由器市场建立统治地位带来了潜在威胁。
“在所有的公司中,哪一家让你最担心?”当《华尔街日报》向思科CEO钱伯斯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毫不迟疑地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25年以前我就知道,我们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将会来自中国,现在来说,那就是华为。这并不是钱伯斯第一次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评价华为。
虽然思科在路由器市场称霸一方,但进军消费者市场却不那么成功,而随着思科进入新市场,其核心业务增长放缓,华为与它开始抢夺市场份额。去年,华为成立三大业务BG,除传统的电信设备领域外,将其业务扩展到了企业网和终端。
谁也不可否认,本次表面由美国众议院发起的长达11个月的调查中,背后有钱伯斯的煽风点火。就连全球知名行业媒体CNET也在这次障碍赛中评论:“思科有可能成为调查背后的最大受益者,在过去长达十年的交战中,思科往往在背后给华为抹黑。”
华为和中兴不仅在美国受到“非难”,美国的判断还引来一些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西方国家一起发难。澳大利亚政府已明确态度,拒绝华为;加拿大政府正在考虑;欧盟也正在搜集证据;就连刚刚和华为签了大单的英国也开始动摇。
尽管在WTO的框架下,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得以化解,但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各国博弈的有力武器。不过,在华为中兴事件中,至少看到双边关系的不对等。别的不说,至少在相同领域,中国对包括思科在内的美国公司的开放程度与美国对中国的华为中兴是不一致的。
思科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员工超过3400人,分别从事销售、客户支持和服务、研发、业务流程运营和IT服务外包、思科融资及制造等工作领域。据悉,中国市场的利润贡献占到思科整体利润的30%,紧随其美国本土业务的45%之后,如今思科的通信设备广泛进入中国的商业、教育、政府和家庭通信市场。在民用通信设备得到长足发展之后,鉴于采购成本和设备的通用性,中国军队的部分通用通信设备也转而采购一些专业通信设备提供商,比如美国的思科、摩托罗拉、朗讯等。
难道中国不担心思科等美国公司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威胁吗?
华为中兴面临的选择有两条:一是根据“指控者举证”法律准则,你要拿出证据来。“有可能”之类只能是合理想像,不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继续游说和申诉,但是很难说通。二是如何说服中国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能否也采取某些反制措施?这一条,也很难。这正是华为中兴突破北美市场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