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美政府已经把华为逼成这样 没什么路可以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华为内部一份讲话稿显示,对于美国国会的“不依不饶”,华为内部已经决定放弃之前“韬光养晦”的战略,改为与美国企业正面竞争。
该报道称,此次美国受阻,或许刺激了华为总裁任正非的“斗志”。在上述华为内部讲话中,任正非表示:“今天美国政府把华为逼到这地步,只好奋起竞争,除了超越,华为还有什么路可走?”
中国企业似乎天生背负着一种莫须有的“原罪”,被挂上“不可信”的标签。关于这个话题,显然华为最有感触。从以往交易来看,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就是华为不折不扣的苦主,多桩在美收购交易都遭到无情否决,海外发展计划屡屡受挫。华为等中国企业就像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次次的努力都化为徒劳无功,又只能一次次继续冲击。
一方面仍需积累技术实力,另一方面的关键在于,华为需要变得高调一些。《环球企业家》对此分析说,一个老建议是,公开上市。最新消息表明,华为的确在认真考虑这一计划,并已接触投资银行寻求建议。上市,是用西方世界“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进行沟通和对话的基础,这不仅能大大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也能提升华为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即使不这么做,若能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增加董事会里的外部人面孔,也是可行方案之一。
另一些有益建议来自本期访谈的几位观察人士。比如:1,如果有可能触发美国在美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一定不要试图躲避,不妨主动申报备案,一旦审查通过,相当于把该笔投资带入安全港。2,将己置于当地法律及思维环境下思考,切勿照搬移植国内思维。3,敏感、难以解释、受敌意的业务部门不妨分拆剥离变成另一个完全独立的公司。4,通过在美设立研发机构、加大基础采购、增加雇员等,游说选区国会议员改变立场,找到盟友。5,传播贵在融入对方语境。
但是这些建议究竟效果如何,目前尚是未知数。因为在目前看来,市场中存在着“透明的铁幕”。《21世纪经济报道》对此说:
当全球GDP停滞、增长红利日少,矛盾会愈发激烈。
比如,苹果的成功不仅意味着诺基亚的沉沦,也意味着众多日本低端相机市场的消失;三星的崛起,直接压制的就是索尼、夏普、松下三大企业的数码和电视空间;中国在工程机械设备上的发展,一定会对传统的日、德企业形成挑战……
与此同时,各个市场的集中度都在不断提升,比如,在工业时代,全球主流汽车厂商还有十几家;到了IT硬件时代,无论是电信设备、PC还是企业网,都只剩下四五家;再到了软件时代,往往控制操作系统和芯片的厂商只有两三家;到了互联网时代,在每个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往往只是一两家。Google、亚马逊、Facebook市场占有率都是绝对占优。这也意味着,草原上的野兔、地鼠们日益减少的时候,狮子、豹子和土狼们迟早是要开战的,直至相对垄断的均衡状态为止,或者一方已经取得了接近绝对垄断为止。
而一旦到了这个时候,企业之间的竞争怎么可能只是企业VS企业呢?企业不但会参与政治游说,也关乎数万人就业,还涉及到产业链上更多人的利益,数十万甚至百万级股东的利益……于是,自由市场的法则在这里撞墙了。
所以,你看到,其它国家的电子企业在韩国都是很难战胜三星的,因为,三星就是韩国的国宝,你一定会遇到文化墙,韩国人宁愿采购本国的产品;你也看到,在日本,哪怕鸿海想收购已经几近破产的夏普,也非常困难;在澳洲,你难以控制别人视为生命线的矿产资源;在欧盟内部,空客想和英国的BAE合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在全球化的后半场,在贸易共赢空间日益减少、铁锈时代到来的时候,自由市场信仰早已经撞上了“透明的铁幕”。按照以前的思维看待贸易,看待产业链分工,是幼稚可笑的。
不谈政治,中兴、华为对美国市场的幻想也该自我熄灭了——扔下幻想,才能更好适应铁锈时代,适应市场的新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