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在美遭“闷棍”后应调整战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尽管即便在欧美内部也不乏对这项裁决的争议(政治操纵、贸易保护等),但从情势分析,华为、中兴在短期内很难从“黑名单”事件中翻盘。对此,华为、中兴不仅应充分准备,做足预案,也应放弃幻想,在公司战略上有所调整。
当地时间10月8日,在长达11个月的调查后,美国众院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称美国电信运营商不应和中国华为、中兴两家公司进行合作,因为后者“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这类直接把一国企业指名道姓列入“黑名单”,直截了当建议本国政府禁止这些企业在本国进行收购交易,参与政府采购投标,甚至呼吁本国企业不要和上述公司进行商业往来的行为,是十分罕见,也是十分严厉的。具体地说,华为和中兴将很难再在美国并购同类企业,并获得互联网通讯设备、尤其是路由器等相关合同,而两家公司在北美部署研发中心的蓝图,也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问题恐还不止于此。
素来“管得宽”的美国议员们甚至还向加拿大、欧盟等盟国发出呼吁,希望这些国家也“慎重考虑”自身安全和美国利益,效仿美国做法,对华为、中兴通讯进行封杀,尤其不要让这两家中国“问题企业”获得政府合同订单,“掌握重要网络命脉”。原本英、法两国便有人对华为的扩张“神经过敏”,“美国报告”的出台自然如火上浇油,英国议会情报和安全机构在12日宣布,正“全面审查”华为,以评估其是否适合参与英国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而早就在法国、甚至欧盟提出类似质疑,甚至提议“全欧封杀华为”的法国参议员让-马里·博克尔也一副“果不其然”的欣喜,“战斗热情”空前高涨。
除美国和欧洲之外,澳大利亚早在年初便公开拒绝华为投标总价值达375亿美元的“国家宽带项目(NBN)”;加拿大官方也暗示,华为可能被排除在加拿大政府网采购计划外。
从账面上看,美国的这一“闷棍”对两公司的影响有限:美国市场收入仅占华为总收入的4%,而欧、美、澳三个市场加起来,还占不到中兴通讯销售额和利润的1/5。不仅如此,两家公司、尤其中兴通讯,其在美经营和收益的绝大部分,来自智能手机销售,而这一块并不包含在“报告”建议抵制的范畴内。
但实质影响却绝不能低估。
首先,“黑名单”等于明确宣布“美国市场不欢迎华为、中兴”,如此一来不仅“油水最足”的高速互联网等骨干通讯网设备采购将对两家中国公司关闭大门,且即便在抵制范围外的智能手机等领域,合作运营商、客户也不免受此影响,对两家公司的产品心存芥蒂,并进而影响这些产品的市场形象和实际销量。
其次,“国家安全”本就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大筐,如今美国和其它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迁怒于贸易逆差、抱怨外国人和外国公司抢走本国饭碗的情绪十分普遍,“报告”先例一开,效仿者势必纷至沓来。加拿大媒体事后就有评论称,类似安大略省政府主动向华为设在渥太华的研发中心注资650万加元这样的“红包”,今后将很难得到了。
第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黑名单”会波及其它可能和所谓“国家安全”沾边的中外合作项目审批。最直接的例子,便是加拿大联邦工业部刚刚宣布,将推迟30天公布对中海油对该国尼克森石油公司的并购案,而这一桩并购案遭部分人质疑的理由,同样是所谓“国家安全”问题。
“报告”出台前后,正如华为、中兴反复辩解和许多欧美观察家、专业媒体所指出的,长达60页的“报告”,大部分被以“保密”为由拒绝公开,而在已披露的部分中,并未能拿出多少支持其指控的确切证据。正因如此,即便在欧美内部,对这项裁决也颇多争议。一些人指出,此举带有明显的政治操纵痕迹,当前美国选战正酣、经济形势又不佳,政府或国会、民主党或共和党都迫不及待地到处寻找替罪羊,不时将一两家中国公司拿出来敲打,在他们看来至少是没什么政治风险的;一些人则质疑此举有贸易保护主义嫌疑,意在打压中国厂商,为美国本土同行思科保驾护航;更有欧洲媒体指出,美国自己就是网络木马和网络间谍行为的鼻祖和行家里手,担心其它国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难理解,但理由未免太过牵强。正因如此,英国《金融周刊》等专业媒体甚至刊登社论,指出“美国此举不当”、“损人不利己”。
尽管如此,从情势分析,华为、中兴在短时间内很难从“黑名单”事件中翻盘:“国家安全”是“大话题”,即便明知是借口或不妥当,作为政治家也难以马上推翻自己先前的断言;美国就业形势仍不理想,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8月美国贸易数据显示,当月贸易逆差达442.2亿美元,比前一个月上升4.1%,其中工业产品出口额下降12亿美元至390亿美元,创2011年2月以来最低值。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美国(或其它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高抬贵手”并不现实。
应该承认,不论中兴还是华为,对结果都有一定准备,其将北美业务重心转至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做法也是明智的。从“黑名单”事件理应清醒认识到,在可能被怀疑“危及国家安全”、并涉及所在国大公司利益的范畴,中国企业今后将不得不面临重重打压。对此不仅应充分准备,做足预案,也应放弃幻想,在公司战略上有所调整。
“报告”事件发生后,瑞士《晨报》文章问“瑞士也应该害怕么”,结论却是“虽然小心无大错,但害怕也没用”。道理很简单,一方面,中国设备比美国同类产品便宜20%,另一方面,在“植入恶意代码等方面美国公司的记录比中国公司难看得多”,而倘拒绝所有外国公司产品,对瑞士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做到的谁都知道这样做价格将离谱到怎样的地步。正如一些欧洲媒体所言,美国以外的工业化国家没有、也无需像美国那样,搞“大而全”的工业体系,中国产品只要保持有吸引力的性价比,就仍然是受欢迎的。换言之,看似相似的障碍、壁垒,在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会更容易克服。[!--empirenews.page--]
尽管美国占全球电信设备业资本支出的25%,但该行业潜力最大的市场,却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IDC分析师预言,2011-2016年,北美电信资本支出复合年增长率将只有3.8%,亚太地区同期则将达到4.4%,而更落后的非洲等地,近几年则一直是全球互联网、手机用户增长最快的地区。华为、中兴通讯在这些后进地区已抢占先机,加上价格、政策优势,这是美国竞争对手不论采取什么手段都难以撼动的。“客场”损失“主场”补,在这些绝对营业额、利润暂时不大,但增长潜力大、市场环境有利的地方固本培元,做大自己蛋糕,而将美、加等地当作研发中心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意的孵化器,是扬长避短,化解类似“黑名单”之类“明枪暗箭”杀伤的根本出路。
陶短房(知名专栏作家,国际政治、经济评论人,旅居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