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思科爆新冲突 后者或在国内遭沉重打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华为和思科这对老冤家,最近又“互看不爽”。日前,思科又“翻出旧帐”表示,华为对2003年两家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做出了错误的表述,思科因此公布了此前机密文档的部分内容。其并指控华为抄袭自己的代码。对此,华为予以否认表示,思科是本次美国国会出台对华为和中兴不利报告的幕后推手,“思科试图利用美国贸易保护,通过垄断美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即便华为和中兴在美国市场只有很少的份额”,也因为华为在企业网等诸多领域对思科构成诸多挑战。
“思科说华为抄袭一事2003年就已经有了”,IT法律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说,当时思科起诉华为代码抄袭,但最终双方和解。现在美国国会出具报告指控华为、中兴威胁国家安全,实际上还是在通过贸易保护政策保护本国企业,“这个事情发展下去,很可能美国有关政府部门根据国会的调查报告启动调查,进而对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做出种种限制,但应该不会完全把两家企业从美国市场驱逐出去,以免引发中美之间更高层面的贸易战”。
不过,在电信专家付亮看来,将在美遇挫的背后推手归结为思科头上并不准确,实际上,美国老牌通信企业都不愿意让华为等公司进入美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就市场而言,华为和思科双方目前还只是小摩擦,应该算不上正面竞争。他认为,这不只是单个企业之间的争斗,还是中美在IT产业甚至贸易上的一次激烈冲突。
无论如何,华为对于思科的威胁都越来越大。前不久,华为在海外做过一次品牌调研,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虽然华为一直被排斥在美国市场之外,但华为在美国的知名度,明显比西欧高很多。华为企业业务BG营销部总裁何达炳开玩笑说:“是思科CEO钱伯斯在美国给华为做了很好的宣传。”钱伯斯一直对华为很警惕,每每被问及竞争对手,钱伯斯一定提到华为,却不承想这一举动给华为带来了品牌效应。
华为企业业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实现企业业务合同销售收入38亿美元,与思科相比,仍然不足其十分之一,按照华为企业业务的战略,到2015年,其销售收入要达到150亿美元。实际上,即便如此,3年之后的华为企业业务仍不足今天思科规模的一半。但是,作为全球企业网市场的龙头老大,思科虽然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企业网市场份额,不得不警惕华为的进攻。
有媒体也评论称,ICT市场领域,思科与华为的竞争刚刚开始。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市场,虽然华三通信此前表现强劲,但被惠普收购后,已经不足畏惧,这个市场将是思科与华为的战争。
在2010年年底的云计算发布会上,任正非强调华为要改变过去的“堂吉诃德”式单打独斗的精神,强调合作和共赢—这更多是一种理想。华为从来深谙现实之残酷。在同期一场标的为600多万元的网络设备招标项目中,思科报价500多万元,而华为仅报190万元。尽管可以从后续服务弥补短期损失,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思科不可能轻易参与这种杀价游戏。
在关键时刻,思科的大企业病耽搁了决策进度。打折事宜并非完全不可行,但思科需要屡次征询美国总部的意见,华为则推行“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将决策权力推至前线。
此外,人力成本也导致思科处于被动位置。在同地区,思科跟华为同等资历的工程师年薪对比达3:1,这直接导致思科工程师少于对手。思科将其绝大部分售后服务外包给代理商,其工程师主要负责授权工作,即进行前期的方法设计工作。除了一些大客户,思科工程师一般不会特地跑到现场去解决问题。这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觉得“华为更亲切些,而思科像神仙一样,连面都见不到”。
对于此次华为遇到的冲突,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谢明敦表示,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防范和打压是长期趋势,中国也应该采取一些反制措施。“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未经宣布的措施来支持华为公司”,《华尔街日报》11日也引述美国投资公司伯恩斯坦的分析师法拉古的话称,“中国会说,如果我们的公司在海外做生意遭遇阻碍,我们也应该让那些在中国做生意的西方公司遭遇困难。”文章举例称,中国大型公司可能会得到建议,不要从美国公司购买网络设备,新的电信基础设施设备投标工程可能会不均衡地分配给中国公司。分析人士说,这类报复措施可能会给思科等美国公司带来沉重打击。对思科公司而言,中国是一个重要市场,在这个市场的增长率大大超过其全球平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