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华为中兴遭美封杀:自证清白为当务之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前,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指,来自中国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为及中兴通讯可能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根据可用的机密和非机密信息,我们不能相信华为和中兴未受外国政府影响,也不能相信他们不会对美国和美国的系统构成安全威胁”。故此,报告认为美国政府应当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美国市场的电信设备业务。
发生这样的事,华文传媒的反应可以说是毫不意外地一面倒,几乎所有相关的评论都认为此举是美国政府打击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这种反唇相讥,已经到了一个剑拔弩张的地步。纵观各地媒体,能以平衡报道的方式展述双方的观点与论据,同时避免“夹叙夹议”的新闻报道可谓凤毛麟角,更多地是把这件事与奥巴马不久前签发行政命令禁止Ralls公司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军事基地附近兴建四个风电场一事相提并论,认为是奥巴马选举工程的一部分,代表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上述论调在华文媒体中可谓甚嚣尘上,但这观点与那些美国国内无端质疑中国企业的人一样,都只是在想当然。一个基本事实是,现时的白宫主人是民主党人奥巴马,但控制美国众议院的却是共和党人,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主席还是共和党人罗杰斯(Mike Rogers)。这份报告发布后,结果是美国把华为与中兴拒之门外,在政治上得益的是正在角逐连任的奥巴马。如果这份报告的结论是掌握了众议院的共和党人可操控的,那为何要给奥巴马一个做秀的机会?如果报告发布的时机是可操控的,共和党人倒是应该等到奥巴马的对手罗姆尼当选后发出,好让后者塑造强硬的形象。在美国,政党政治固然是有的,但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不过是在宁枉毋纵,甚至矫枉过正,其结论被选举利用完全是另一回事,把事件视为选举工程的人,显然不了解美国院府对峙的现状。
相对而言,倒是华为的回应显得克制一些。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华为最清楚,在这件事情上反唇相讥甚至上纲上线地抹黑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要进入美国市场,必然受其规则约束,因此不妨先搞清楚这些规则,想个办法释除疑虑,让情报委员会也无话可说。
站在英美普通法的角度,疑点得益归被告,控方没证据,嫌疑犯就要无罪获释。有很多华文媒体据此认为,既然没有证据,就不能阻止华为中兴进入美国市场。
然而,美国人并不这样看:无罪推断的对象是拥有公民权的公民,目的在于保障人身自由,但华为与中兴是商业机构,并非公民,该原则并不适用。再进一步讲,站在美国人的角度,在“国家安全”(情报委员会有权给华为和中兴戴这个帽子,我们是否同意或者委员会的公信力会否因此受打击则是另一回事)问题上,既然对象不是拥有人身自由的个体,而只是商业机构,宁枉毋纵不是理所当然吗?
会有观点认为,供应网络设备只是普通的贸易行为,如何能与“国家安全”扯上关系?我们也同意,但是情报委员会不这样看:通讯行业是个特殊行业,网络设备供应商看似原件或配件的供应者,但由于设备涉及大量的高端技术,供应商往往会同时被采购商邀请参与相关网络的基础建设。
自证清白为当务之急
供应大豆的粮农不会被请来一起制造豆浆,生产汽车的车厂鲜有被邀来建设公路,但是在通讯行业里,网络设备的供应商却必然参与网络建设,这个网络由谁来建在和平时代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国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建设者到底听哪个国家政府的话便是个问题了。因此,网络设备的交易与合作在政治上显得非常敏感,这也是华为在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受挫的原因。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先后以“国家安全”为理由阻止华为进入,但英国没有。原因是既与华为巨额投资英国,为英国人创造就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对华为供英的网络设备实行严格的排查检测。美国尚未建立一套如此谨密和高效的检测制度。当然,这可能是美国为保护本国企业而故意疏忽,所谓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但华为显然不应把进入美国市场的希望放在美国政府加强对其产品进行检测之上。
要进入西方国家的市场,恐怕中国企业不得不接受西方市场的游戏规则,要自证清白,最好的方式恐怕就是在美国上市。现在情报委员会对华为与中兴的指控,有点像游泳池拒绝某位外来泳客直接下水的要求一样,原因是不知道你是否有皮肤传染病。与其与泳池管理方争吵,泳客不如爽快地走一趟消毒池,用药水淋浴一番,到时泳池还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