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分析美国打压华为中兴动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0月10日,周三。中国与其国际舞台两大对手日本和美国的纷争,近日不绝于耳。中日钓鱼岛之争固然牵动海内外神经,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一份针对内地通讯设备商华为和中兴的报告,亦令中美关系蒙上阴影。
同一框架两个角度
随着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确认不会参与本周举行的IMF/世银东京年会,改由副行长易纲列席,本已陷入谷底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消息作实后,亚洲股市普遍下跌,在华设厂的日资企业尤其是汽车制造商,股价一挫再挫,区内其他市场也沽盘涌现,MSCI亚太指数周三收市跌至一个月低位。
但凡涉及国际关系,投资者总会因应对峙双方的言行姿态,作出接近条件反射的回应,并把涉事国家关系恶化归因于某些想当然的理由。以中美围绕华为、中兴的纷争为例,“撑华派”认为美国大选在即,两党为争选票拿中国当箭靶,又或美方借国家安全为名大搞保护主义。然而,是否一切皆如此天圆地方非黑即白?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大家不妨以开放态度讨论这个话题。华为、中兴在美触礁,令老毕想起两件事:一为七年前中海油收购美国能源巨企优尼科饮恨;二为数天前奥巴马签署总统法令,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理由,中止内地三一集团关联企业Ralls在美国俄勒冈州开展的风电项目。
中美商业纠纷遇上大选迫在眉睫,保护主义和打压中国乃两个避无可避的议题。然而,从保护主义着眼,在华为、中兴事件上,美方动机不如中海油/优尼科明显;说到打压中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报告亦不如奥巴马签发总统令叫停Ralls 的风电项目般“赤裸裸”。
在中海油/优尼科事件上,觊觎优尼科资产誓要购之而后快的,还有美国能源巨企雪佛龙;优尼科商业价值最高的设施,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中海油在这个战场面对雪佛龙,而收购成败取决于跟美国能源业唇齿相依的华盛顿政客。沿此路进,中海油政治游说工夫再到家,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远逊对手下,收购战败得彻底,正常不过。
优尼科落入雪佛龙之手若是美国保护主义的一种体现,那么以同一“框架”分析华为、中兴事件,是否一样恰当?这得分两个层次看。假设中海油2005年收购优尼科落败,乃美国惧怕北京透过国营石油集团环球搜购资源、置美国国家能源安全于险境的结果,那么便有理由相信雪佛龙跟中海油争夺优尼科,背后有美国当局授意,并非单纯的商业决定。
从这个角度出发,率领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完成报告的两位主要成员——主席罗杰斯(Mike Rogers)和资深众议员鲁帕斯贝加(Dutch Ruppersberger)——在11月选举中击败对手保住议席的机会虽高唱入云,并无打压中国争取选票的必要,但情报委员会对华为、中兴展开调查若只是应政府要求行事,其主要成员“配合”白宫以至奥巴马本人的竞选考虑,以“国家安全”为名排挤在美国活动的内地电讯设备商,并非不合情理的假设。
奥巴马对风电这种于美国国家安全应不足以构成明显威胁的中资企业亦不放过,在大选举行在即之际向Ralls开刀,那么华为、中兴事件迅速演变成政治问题,可能性不容抹煞。
打压中国谁得益?
然而,从另一层次出发,以保护主义而非国家安全为分析基础,便得问问华为、中兴在美国备受打压,谁得益最大?读者第一个想到的应是美国电讯及网络器材巨无霸思科。
从美国政情资料看,领导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两位主要成员,于下月众院改选中胜算极高,并无多此一举拿中国当箭靶的必要,惟电讯业在美国政界的“牙力”,是否跟七年前促使中海油败走北美的能源业不相伯仲,政商二道“合作无间”遇敌杀敌,老毕手上并无足够资料以资判断。
不过,保护主义从来都是双向的,当年中海油败给雪佛龙,中国并无对等渠道在能源领域上给美国还以颜色,美国政客若在思科游说下向其中资对手“开刀”,难道北京不能针对思科在内地的业务以牙还牙,令其得不偿失吗?
真实情况如何,老毕不得而知,只是“鉴古知今”,吹吹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