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的“美国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昨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历时11个月的调查之后终于提交报告,称华为与中兴“可能对美国带来安全威胁”,建议计划从华为采购的美国企业另找供货商。该报告并没有提供华为中兴涉嫌间谍活动的证据,而是称两家公司“不愿提供能减少委员会担忧的足够证据。”
委员会主席Mike Rogers称,中国是针对美国发起网络间谍活动最多的国家,“我们无法放心地把如此重要的网络系统交给那些已知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公司。”他是指,这两家公司所存在的党委会对公司的行为施加了影响。
华为发言人William Plummer很快作出回应,在一封发给路透社的电邮声明中,他称情报委员会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忽略了技术及商业现实”。中兴表示“严重不同意”公司受中国政府控制的说法,“中兴通讯不应当成为这次调查的重点,而多数西方大型企业却被排除在外。”而后中国外交部称“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遵循市场规则进行运营,美国应该抛开成见,努力促进贸易和经济交往。”
也许是为情报委员会的报告做背书。昨日稍晚一些时候,思科宣布中止中兴的长期销售合作关系,称中兴去年将禁售的思科和其它美国的生产的计算机设备出售给伊朗最大电信公司,价值达数百万美元。同时中兴位于德州子公司的法律顾问称,母公司在路透发布报告后,有可能销毁相关文件。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展开刑事调查。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要求华为、中兴提供证据,自己却只是列出了莫须有的罪名,已然是对两家公司进行“有罪推定”——若华为、中兴无法提供令情报委员会“满意”的证据,是否两家中国公司就一定从事了间谍活动?
回顾十二年之前,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李文和,因怀疑“向中国提供机密”而遭到美国的司法调查,并被工作单位开除。在面对子虚乌有的指控时,李文和无力反驳,被联邦调查局单独囚禁了 9 个月,期间遭到非人待遇。
当时,《纽约时报》、美联社、《华盛顿邮报》、CNN、美国广播公司等美国主流媒体均报道了所谓的“李文和间谍案”。然而,由于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依然缺乏证据,李文和最终获得释放。负责审理此案的联邦法官帕克在法院宣判时向李文和道歉,“李博士, 我向你表示诚挚的歉意,因为你在监禁期间受到行政部门不公正的对待。行政部门拥有极大的权利,而滥用这种权利对公民来说,将是一种灾难。这些官员的行为使整个美国以及每一个美国人蒙羞。”2006年,李文和获得美国政府以及五家媒体的赔偿约160万美元,但美国能源部和司法部依然拒绝承认他们侵犯了李文和的隐私权。
不过,这一次《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不再像十多年前那般,呈现一边倒的报道。如今,他多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记录事实,把握中立的立场。
迈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常常遭遇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阻力。联想在8年前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时,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理由同样是“可能会触犯美国安全利益”,只不过这次收购最后获得批准,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反观华为和贝恩资本收购3Com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由于美国国会部分议员的阻挠,交易最终破裂。
吸取教训后的华为,最近聘请了美国政府技术承包商唐纳德·普迪作为首席安全官,并聘请7家游说公司,意图打消美国政府的顾虑。目前来看,要打消美国政府的顾虑,困难重重。AllThingsD的Arik Hesseldahl指出,美国与以色列曾经借助电脑蠕虫病毒Stuxnet,令伊朗的核设施瘫痪——之所以该病毒具备如此威力,是因为几乎每台电脑都安装了微软的Windows系统。同理,美国政府之所以恐惧华为,是担心华为在美国的基础电信市场中取得主导地位后,其设施会被利用,成为瘫痪美国网络的武器。
美国国会阻止华为,也许真的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但未必是因为华为有“间谍活动”,而是因为美国深知“电子战”可怕的威力,以及华为、华为背后的中国工业可怕的制造能力。
而围绕华为、中兴与美国国会之间的争辩,将持续一段时间。爱范儿编译了《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华为对美国国会报告进行激烈的反击:
华为发言人Plummer说,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是预先确定的。他说,其政治目的是把一家无辜、独立、由员工拥有的公司当作人质,并以此抨击中国。同时他还声称该公司配合了美国国会的调查,提供了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董事会的信息。但是这份报告则表达了对华为不肯合作的失望。Plummer说:但是这次,我们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