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安全威胁论”棒打中兴华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兴、华为的美国征程阻力空前,一场来自美国国会的打压飓风袭来。经过11个月的调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昨日发布报告,将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帽子扣到了华为和中兴的头上。对这种指控两家公司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也表示美国应该摒弃偏见。
该委员会在报告中称,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华为、中兴未能配合,也没能解释他们在美国的商业利益以及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根据可用的机密和非机密信息,我们不能相信华为和中兴未受外国政府影响,也不能相信他们不会对美国和美国的系统构成安全威胁。”这份报告认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应当阻止涉及华为和中兴的并购活动。
“中兴通讯设备不会对美国市场造成任何安全威胁。”对于上述指责,中兴回应称,在中国企业与美国国会调查的配合方面,该公司在透明和合作上已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标准。并且,在中兴提供给所有美国运营商的可信赖交付模型里,相关设备是由一个独立的受美国政府监督的美国安全评估实验室进行评估的。
华为也发表声明称,该报告“充满了传闻和臆测的信息”,这些指控“根本不存在”。“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样的一个报告的唯一目的,就是阻碍竞争、阻挠来自中国的ICT公司进入美国市场。”据了解,华为提供了大量的资料配合调查,但是该委员会的一切活动和努力似乎都指向一个事先已确定的结果。
显然,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打压风暴,并且戴着“有色眼镜”。去年11月,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便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和中兴展开调查。该委员会还与两公司的代表多次会面,今年5月曾在香港会见过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两公司高管均于上月出席了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否认相关指控,坚称是独立的、透明的商业公司。
在昨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也声援了中兴、华为,希望美国国会尊重事实,摒弃偏见,多做有利于中美经贸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对该事件,中兴通讯在资本市场走势分化。其中H股(00763.HK)昨日大跌5.970%,报收12.6港元;A股(000063)涨2.60%,报收于11.45元。
财经观察
中企美国征途为何多舛
中兴华为威胁了谁?
事实上,这场调查并不公正。目前有五大国际电信设备商,但这场调查将欧美企业排除在外。中兴在声明中明确指出,几乎所有的美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包括西方供应商在内都在中国进行生产,它敦促该委员会扩大视野审视整个电信产业供应链,所有供应商都应该向美国运营商提供一致的可信赖交付解决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也指出,质疑没有道理,关键是证据。ICT很多技术都源自美国,退一步说,如果真有威胁美国通信安全的行为,相信也瞒不过美国,所谓的安全威胁论不成立。
在资深电信专家项立刚看来,这是完全的贸易保护主义,当技术、专利都挡不住中国企业时,国家安全就成了最好的借口。他指出,这次打击对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影响是致命的,以往只是单个项目设障。同时他担心,两家公司在美国的手机终端发展迅速,虽然不在此次打击名目之列,但极可能受到波及。
为什么进美国市场这么难?
虽然进军美国市场多年,但是无论是中兴还是华为其实都还是一个小弟。据了解,近些年来他们在美国的电信设备业务难有建树。华为2008年曾联手贝恩资本洽购美国3Com,2011年曾竞购三叶公司,都因为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放弃。一些大型的网络项目竞标也都被以安全为由而拒之门外。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美国市场难攻很正常。首先美国对中国企业有很强的戒心和提防心,这是长期形成的。这种担忧恰恰证明了中国制造强大的创新力量。其次,中国企业需要时间来树立品牌,建立信心。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中国企业该如何突破?
“不是去突围而是去战斗!”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指出,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的征途中需要坚忍不拔的信念与底气。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公司遭遇不公很正常、可以预见,没必要大惊小怪,相信两家公司都有预案。他指出,目前美国经济低迷,又逢大选,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了目前的这种局面。拿中国企业出气已经是他们的惯用伎俩。而如何寻找机会突破是个长期命题,应该让更多的美国人意识到,中国企业在美国展开经营活动为当地创造GDP。
事实上,随着政治障碍的加大,两家公司也在加强与美国政府的沟通。此前有传言称华为有意赴美上市,以增加透明度。不过华为否认了这一说法。项立刚也认为上市不是金钥匙,两家公司也不会因挫折而放弃美国市场。(焦立坤)
中国企业海外受阻案例
海尔
海尔欲出资7亿美元收购新西兰家电制造企业Fisher & Paykel(斐雪派克电器控股有限公司)计划遭遇阻力。Fisher & Paykel的独立董事近日发布联合声明,称一致建议股东拒绝海尔的收购要约。
今年9月,海尔发出收购要约,计划以每股1.2新西兰元的价格全盘收购Fisher & Paykel。海尔目前持有20%的Fisher & Paykel股权,拥有两个董事局席位。但这一报价没能打动公司董事。据海外媒体报道,董事会主席KeithTurner称,一些独立董事在听取了专业的建议后,认为海尔的收购价格不符合公司的实际价值。“第三方咨询公司的意见是,合理股价应在1.28新西兰元至1.57新西兰元之间。”
三一重工
2012年7月25日和8月2日,美国外资在美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两次停止中国三一集团在美关联公司Ralls在俄勒冈州的风电场项目。9月28日,奥巴马以该项目“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签发了总统禁令。10月1日,Ralls上演绝地反击,修改诉状将奥巴马和CFIUS列为共同被告,认为奥巴马和CFIUS超越了721条款所赋予的权力,违反美国宪法,其制止交易的决定超出其权力范围。
中坤
2011年底,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欲以800万美元在冰岛购地300平方公里建设旅游度假项目,却遭到冰岛政府阻止。冰岛政府称:“尚无把如此大面积的土地置于外国人控制之下的先例”。今年9月底,黄怒波透露,冰岛购地最终变成租地,租期99年,10月中旬有望签约。不过因为“由买变租”,黄怒波预计投资额会少一些。[!--empirenews.page--]
庞大
2011年,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258)决定收购萨博汽车股份。因卖方状况不断,并购进展一波三折,方案也多次更改。为了增加收购成功的筹码,庞大集团陆续以购车款的形式,向卖方支付了4500万欧元。最终,通用的否决成为压倒收购计划的“最后一根稻草”。12月19日,萨博汽车向瑞典当地法院申请破产,庞大集团最终没能成为这家有着68年历史的瑞典汽车品牌的新主人。(韩元佳 刘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