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借民资构新生态圈 三方面推进差异化服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三大运营商近日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呈现平衡化倾向,整体收入同比增长领先GDP,凸显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效应。利好消息频传折射出电信业的良性发展态势。近十年来,电信业受益政策鼓励、经济增长、人口红利,经历了一轮规模发展高潮。回顾十年漫漫路,如何看待电信业突飞猛进的历程,未来国内电信业又将走向何方?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吴洪。吴洪指出,电信业亟需从规模增长的道路切换到质量效益的竞争道路,在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挖掘数据业务等新兴业务形态市场潜力,通过转型打造全新的电信业生态链,进一步释放电信业活力。
电信业失衡格局进一步扭转
三大运营商前三季度财报显示,电信业重组改革成效显现,竞争格局走向均衡。尤其在3G新增市场上,三大运营商齐头并进。改革重组之后,电信业冒出的好苗头不仅体现在力量的此消彼长上,运营商的服务也得到提升,资费下调惠及百姓生活。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电信业务综合资费同比下降4.8%;“十一五”期间,中国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约42%。
吴洪指出,2008年电信业重组目的是扭转竞争格局失衡局面,从目前三大运营商的利润率、增长速度看,改革重组的预期初步实现,但由于中移动在收入和份额方面仍居首位,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并未根本改善,显示出电信业改革任重而道远。
吴洪还表示,为扭转电信业失衡局面,近年出台了诸多不对称管制政策,不过尚未收到预期效果。比如,资源共建共享无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是对绿色ICT产业理念趋势,都十分契合。在这方面,高层应加快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护航共建共享实现。另外,携号转网被认为能使用户、运营商、国家三方受益,未来仍需坚定推动政策实施,刺激运营商改进服务质量。
构建生态圈补齐竞争短板
工信部于7月份发布实施意见,敲定电信业落实“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提出将引导民资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电信业,积极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参与范围,并明确了八大重点领域。目前武汉、广州等地方政府正在加快试点探索步伐,对民资的鼓励政策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吴洪表示,今年高层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民资进一步进入电信业,其驱动力不完全是投资因素,民资所具有的强大活力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负面影响尚未消失,语音、短信收入下滑,运营商步入转型攻坚阶段,需要民资的活力来发挥鲶鱼效应,从而进一步释放电信市场活力。
另外,ICT产业跨界现象增多,互联网企业、设备商,甚至风投资本纷纷瞄准移动终端,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蚕食原本属于运营商的市场蛋糕。而且,诸如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狂飙突进远超想象,运营商所面临的挑战绝不可等闲视之。虽然运营商奋起反击,但反击力度显得十分薄弱。吴洪指出,可替代语音、短信地位的增值业务尚未出现,运营商所处的尴尬环境由此可见一斑。反过来看,民间资本无论在经验还是实力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运营商应充分利用民资的力量,构建全新电信业生态链,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夺得主导权。
效益竞争需以质取胜
近十年来,在改革红利、经济大发展刺激下,国内电信业市场迎来一轮繁荣期。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数已接近10.85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6部;三大运营商3G用户总量突破2亿,基站达96.5万个;固网宽带用户数量高达1.64亿,位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作为运营商收入支柱的语音、短信,收入增长逐渐放缓,难以推动电信业继续高速成长。况且国内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规模接近天花板,寄望实现之前的景气度不再现实。如何尽快从规模发展的繁荣胜景中走出来,更多地转向质量效益竞争,弥补语音、短信收入下跌所带来的缺口,必须提上运营商的议事日程。
吴洪认为,从规模发展阶段进入质量效益竞争阶段既是电信业的普遍规律,也是国内运营商新时期转型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此前语音、短信利润丰厚,用户增长与电信运营商收入形成正向发展关系,电信运营商的市场拓展也倾向于以量取胜,但胜景难再现。
因此,吴洪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差异化服务,进而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首先, 3G时代,应用、终端的作用进一步放大,其拉动业务增长的巨大能力为各界逐渐认知。电信运营商需要更加注重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减少投诉量。其次,资费套餐改革进一步简化,乃至将资费套餐的选择交还给用户,让用户真正做到明白消费,优化自身业务使用情况。第三,加快调整收入结构,大力发展数据业务,利用信息化应用开拓电信业市场竞争的蓝海,挖掘新兴技术的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