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科技企业难跨国外“安全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有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议会情报与安全委员会将于近期向首相卡梅伦提交关于中国通信公司华为的调查报告。消息人士透露,华为或因“危害该国网络安全”,被英国政府列入黑名单。
就在几个月之前,华为刚刚宣布了一项针对英国的13亿英镑的投资和采购计划,为此至少新增就业岗位700个。该计划曾获得卡梅伦的赞许。据悉,目前华为控制着欧盟电信设备市场近1/4份额,并为英国多家电信公司提供4G和光线宽带服务。分析人士指出,华为一旦遭遇“封杀”,中英两国可能面临价值数十亿英镑的贸易战。
近年来,中国科技企业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特殊“关照”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方的“挡箭牌”却只有一个:“国家安全”。2008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出于安全考虑”,阻止华为和贝恩资本对3COM的联合收购;2010年,出于同样的“考虑”,美国拒绝批准华为竞购2Wire公司、摩托罗拉移动网络部门;同年,印度电信运营商BSNL以相同的理由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其GSM北区和东区项目的竞标;去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小组”又以“情报间谍嫌疑”为由,拒绝中国移动在美国开展中美两地长途电话业务。因海外发展受阻,中兴通讯今年前3个季度亏损近20亿元。华为日前也传出消息,将在美国裁员100人,占基础网络部门员工数的1/4。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所谓的“安全”理由只不过是各国政府实行贸易保护的一块遮羞布。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出口贸易持续低迷,各国想要扩大税收、缓解失业压力,都只能寄望于扶持本国产业。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科技企业与制造企业在美国乃至更多地区遭受歧视性调查与故意打击,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但凡涉及中国科技出口的相关议题,往往会成为某些国家政客手中用以打击对手、争取选民的一张王牌。
今年10月,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建议政府阻止中兴和华为在美开展投资贸易活动,理由是这两家企业制造的设备可能留有后门程序,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事实上,华为目前在美国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终端设备和企业业务上,很少涉及政府信息这一块。
有趣的是,随后美国《华盛顿邮报》揭露了背后的玄机,该事件真正的“幕后主谋”——美国网络电信公司思科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华为去年销售总收入为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今年上半年达162亿美元,仅就销售额来讲,已经超过爱立信。思科始终视华为为“最大的长期威胁”。出于对自身前景的担忧,思科近年来一直在游说美国政府对华为等企业的政府背景严加审查。数据显示,思科去年花费的游说费用高达280万美元,今年已经花了121万美元的游说金额在电脑网络行业,而且国会议员中有73位在该集团中拥有投资。
推荐理由:
对于华为或将上英国政府黑名单这则消息,不少网友感慨“这真是躺着也中枪啊”!其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走出去”已经成为多数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条必经之路。但由于近年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很多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外来的和尚难念本地经”的尴尬境地。说到底,经济的全球化与具体的“国家利益”,其实是一对矛盾,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的科技企业要想走出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有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