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通道不可长期无偿占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班路上,正赶上三环路大堵车。“爸爸,为什么我们不走旁边空着的车道呢?”儿子问,我回答说:“那是为紧急救援留着的应急车道,我们不能占。”儿子不依不饶地说:“那为什么还有车在上面走呢?”我只能这么回答:“那是他们不守规矩。”交通领域,对于普通用户占用应急公共资源有着明确的处罚规定,电信领域呢?
信令通道本是专线专用
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与我们直接相关(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而另一部分与我们间接相关(或者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信令就是一些通信链路控制信息,它负责用户呼叫的建立、释放、计时计费等。例如打电话,当我们开始打电话的时候,拿起电话机拨号完成后就有信号传到当地的电信局端,一系列交换后,本局端就先在网络上发送信令,等对端收到信令后回应一个信令同意通话,此时网络上传输信令功能就算完成了,开始传输语音信号,就可以通话了。等电话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通过信令来控制电路拆除。总之,信令实际上是一种用于控制的信号。通信网中的信令通道,设计初衷就是运营商对于用户业务管理协调,呼叫建立、释放,对业务的计时计费,是由业主(运营商)用于对用户使用自己网络资源的行为进行管理的,信令通道也由此成为通信网的神经指挥系统,类似于北京环路上最右侧空着的应急车道,但是承载着比应急车道还多得多的功能。
之所以现在对于互联网服务商占用信令通道资源存在争议,因为信令通道是运营商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用户正常使用的一个控制通道,不是对外经营的,从来没有一个费率标准(当然啦,后来红极一时的短信业务信息量走的也是信令通道,这是运营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在话音业务为主要流量的时代,大家都是规规矩矩地在正常车道行驶,没有人走应急车道(信令通道),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丛林法则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服务商信奉的是“法所不禁即为可行”,原本仅仅是呼叫建立、释放等几个简单指令使用的信令通道成了互联网服务QQ、微信等IM通信软件发送“心跳信号”的通道。比如类似微信“永远在线”的应用,会不断向运营商网络发出“心跳”,单独一次“心跳”信号本身流量极低,但是数亿用户,每2~3分钟就发出一次“心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景象,会严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就好比车流已经很繁忙的环路上,每辆车每2~3分钟上一下应急车道,这就是一个交通灾难事件。这样的问题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信令风暴”。
收费是为了彼此更加健康发展
对于不请自来的信令风暴类业务该怎么处理?
如果运营商任之发展,未来不但这类业务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连网上其他用户的基本通信权利都可能得不到保证。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对于信令信道造成的额外压力,直接威胁到网络运行质量,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其他用户的体验,如果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严重时会带来断网这样的严重事故。Verizon、AT&T、NTT DoCoMo、中国澳门电讯有限公司、新西兰电信等多家运营商差不多都是在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频频陷入“断网”梦魇。这背后都是信令通道被挤占惹的祸。
在国内,虽然还没出现过这样严重的状况,但是运营商已经开始面临压力。中国移动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中国移动60%的信令通道资源。
本着尊重既成事实的态度,运营商需要针对与信令风暴相关的业务,进行度身定制的网络优化,保证其用户体验,这就涉及一些费用问题,引发了当下“一石激起千重浪”的微信收费话题。
需要再次明确的是,拟议中的微信类业务收费是向腾讯等OTT服务商收的资源占用费和未来度身定制的优化网络费用,不是向最终用户收费。OTT服务商有很多途径(如开发游戏、广告等)把这笔费用给消化掉。普通微信用户完全不必为此紧张。
因此,为了彼此更好的未来,运营商有必要对信令风暴类业务进行收费。同时我们也呼吁电信监管部门,顺应形势发展对通信网络信令通道的收费作出明确规定,以行业规则的方式界定未来有关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营造未来更加健康的生态圈。